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是众所周知的革命圣地,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不断升温,西柏坡依据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较为便捷的交通,成为许多选择红色旅游的游客首选之地。不久前,记者跟随由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暑期实践团,在西柏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实践。
青年志愿者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担任景区义务讲解员、走访老红军、举办红色文化讲座等方式,对西柏坡景区的游客、工作人员及当地居民300余人进行了调查走访。以西柏坡为案例的文化旅游调研,或许对当下如火如荼的红色旅游如何更好地发展有一定参考意义。
景区实体景物更被游客认同
提起西柏坡,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超过90%的受访者的第一印象是中国共产党以及共产党领导人们在此地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只有极少数人印象是有关西柏坡的影视作品、歌曲。红色旅游景区往往以其本身含有的历史价值作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围绕该地创作的文艺作品,并未成为西柏坡旅游品牌建设的主力。
与此相一致的是,在问到“什么最能代表西柏坡文化”时,41.5%的受访者选择了“革命会议遗址、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地”,31.8%的受访者选择了“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精神遗产”,红色旅游景区固有的文化意义依旧是多数人在认同感上的首选。同时,对于旅游者来说,旅游景区的实体景物比抽象的意义能得到更多的认同。
在关于西柏坡红色文化的调查中,六成以上的受访者是通过相关书籍资料和自己的参观游历了解西柏坡红色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仅有17.3%的受访者是通过老一辈的讲述了解西柏坡红色文化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当代的年轻人已具有足够的条件通过自主游历的方式接受红色文化,这也是红色旅游持续升温的原因之一。
调查表明,九成的被访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仍然有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这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弘扬社会良好风气都会有积极作用。然而,在“红色文化会不会更加受到一定冷遇”的问题上,受访者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近三成的人表示了忧虑。他们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经典的红色文化会受到一定冷遇,红色文化已经从过去的主流精神支撑变成了年轻人心中的非主流思想。而仍有过半的人并不赞同,他们认为,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形式,其精髓,如艰苦奋斗、互帮互助仍然在社会上处于主流地位。
红色旅游的精髓在于红色文化。在本次调查中,平山县光荣院老人康凤岐在访谈中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今年82岁,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他生动地讲述了曾经经历的峥嵘岁月,讲到激动处甚至潸然泪下。然而,在访谈中我们发现,革命老人所具有的红色文化财富还有待进一步传承和推广。
有的被访者表示,现在的高科技使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方式也更加多元化,年轻人有更多的方式去了解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
一些本地人不知曾办旅游文化节
既是红色教育基地又是红色旅游景区的西柏坡,在旅游资源开发上效果如何呢?根据数据显示,47.5%的游客是由单位或学校统一组织来参观西柏坡的,而“个人或亲朋好友自主前往”的游客占29.55%。这样的结果一方面体现了各地党团组织、机关单位对红色旅游的支持,也表现出单位组团游客是红色旅游的主力。
在对景区满意度调查中,过半数游客认为西柏坡比自己预期的要好,八成以上游客表示会向亲朋好友推荐西柏坡的旅游项目。不满意的游客认为讲解员讲解内容欠佳、导游费过高、缺乏令人感动的环节等。
调查中还特意设置了一组问题,列举了西柏坡实施红色旅游的一些建设和宣传举措,征求游客和当地民众的看法。其中,“修建西柏坡纪念馆”“修建纪念碑、雕塑园、评语碑”等措施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在“开展西柏坡旅游文化节”上,受访者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六成人持比较赞同的态度,近两成认为没什么太大作用,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多为西柏坡本地人,一些当地人甚至不知道西柏坡曾经举办过旅游文化节。
另一个比较具有争议的措施是“聘请谭晶当红色文化传播使者”,只有三成多的受访者认为此举对西柏坡红色旅游的传播有意义,名人效应可以很快地带动一个地区的旅游发展,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只是表面工程。一些当地居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并不知道歌手谭晶是西柏坡的红色文化传播使者。
本报记者 成 长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潘聪聪、张国阳、郭丽阳等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