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康熙在畅春园猝然离世(图)(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康熙在畅春园猝然离世(图)(4)

2010年10月13日 11:23 来源:南方网-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09年的圆明园残迹,拍摄于圆明园正式命名300周年之际。 南都记者 李召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废墟派”与“重建派”的争论

  1980年8月,在圆明园罹难120周年之际,以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首,沈雁冰、习仲勋、许德珩、张爱萍、史良等1538人发出倡议书,明确提出保护圆明园遗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围绕是否重修圆明园,国内一度引起争议。但这次争议的规模不大,而反对复建的理由主要集中于“没有钱”,“国家还穷,应该把钱用在刀口上”。

  但随后《人民日报》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后又连续发表3封读者来信。《北京晚报》也发表了当时80多岁全国人大代表周建人(鲁迅的弟弟)的来信,周也反对重修圆明园。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国力贫弱,根本无力重修,当时宋庆龄等人提议是‘适当修复’,也许用不了多少钱”,人大清史专家王道成也写文章反驳周的观点,周没有回应,此事不了了之。

  1983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明确规定“整建圆明园……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同月,北京市政府成立圆明园遗址公园筹建委员会,并拨专款40万元,用于修复长春园东、南、北三面围墙。1986年7月,在福海景区整修竣工开放后,新成立不久的圆明园建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又确定“以水为纲,以木为本,重点建设,建必有方”的建园指导思想。

  1988年1月,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6月29日,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式对社会开放。

  此后,圆明园的修整仍在继续之中,全部从园中农民手中征回了园内原有土地,为下一步重建奠定了土地基础,而且绮春园的天心水面、凤鳞洲、圆明园的山高水长、藻园、长春园的狮子林、西洋楼景区等20余处遗址已经廓清基址,并全面补砌了绮春园东部水系自然石驳岸4960米等。

  新中国第二阶段关于是否重建圆明园的争议,发生在1988-1994年期间。这个阶段比较有理论性,不再只是停滞于80年代初的“没钱”争论之上。北大德语文学教授叶廷芳提出:美是不可复制的,“废墟也是一种美”,认为北京需要一个城市荒野公园,从而反对重建圆明园的做法。

  1993年,尽管圆明园东部已局部恢复,属原建精华部分所在地的圆明园西部,仍有6000多外来人口,是养猪场、养鸭场、豆腐场,甚至还是海淀区的一处垃圾场,每天10多辆车的垃圾往园内堆。“治安也不好,那处荒地还经常出人命案”。于是,当时有人发出“救救圆明园”的呼声。

  1998年,北京市政协委员、百万庄园的董事长陈立群再次提出修复圆明园。这一主张遭到伤痕文学代表作家从维熙的反对。双方在北京媒体上著文争论,相持不下。时正逢全国两会召开期间,叶廷芳、李学勤、梁从诫等49位文史专家型政协委员,集中提出一份联合提案,《坚决反对圆明园遗址公园重建》。

  对此,北京市专门在清华大学搞了个圆明园研讨会。当时担任圆明园理事的王道成老师,为此专门著文《保护拯救 再建辉煌》,提出应将圆明园全部纳入保护范围、整修圆明园山形水系,并进行园内绿化美化;以及在保护好现有西洋楼遗址基础上,精心施工,恢复圆明园中富于特色的中国古典园林部分。

  作为这场争论的结果,是2000年8月1日,北京市市长办公会通过《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按照该规划,明确要求圆明园恢复古建面积应达到10%。

  “从目前来看,圆明园内的古建建筑恢复还不到1%”,王道成表示,从80年代至今,我一直主张圆明园局部恢复,未来也应该还会修,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目前古建技术还存在、活的山形水系也还在,作为一个拥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北京,皇家园林是其应有之义,何况圆明园更是古代皇家园林中的巅峰之作,应该为后人留下一些实体的建筑精华。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