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京只是一心迈向“世界”,而忽略了文物保护,这个世界城市恐怕会徒有其名。
作为古都,北京地上地下文物之丰富自不待言。然而,地下文物保护至今无法可依。28日北京市的政协会上传出消息:立法保护地下文物工作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市文物局已完成《关于制订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的立项论证报告》的草案,近期将召开专题座谈会修改。
“终于迈出了第一步”,这话值得玩味。新中国成立后,哪怕从改革开放算起,北京拆拆建建30多年,为什么现在才迈开第一步?
地下文物保护之难,根源在于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间的矛盾冲突,如果严格按现有的文物保护法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都要事先进行考古勘探或发掘工作,并将之作为发放“规划许可证”的前置条件。但是,考古勘探涉及的费用和人力,目前都由建设单位承担,影响工程建设进度。在缺乏具体法规的情况下,对地下的文物,90%以上的建设项目“省略”了这个程序。
结果是什么呢?地下文物被破坏的事例触目惊心。比如,2000年金中都皇宫中最大的宫殿大安殿遗址处施工,由于建设前未进行地下文物勘探和发掘,致使大安殿遗迹遭破坏,没留下任何资料。一些城市交通枢纽工程,如西直门交通枢纽、东直门交通枢纽及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等,也未事先进行地下文物保护,造成的损失不好估量。再比如,北京南站建设中,由于施工前未进行地下文物保护工作,文物被破坏的程度也无法估量。
地下文物一旦被破坏,很难修复和还原,正因如此,国内很多文物大省对地下文物保护制定了专门法规,一些省份的文物大市也同样有地下文物保护法规。作为古都,尽管北京制定了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但如果只是一心迈向“世界”,而忽略了文物保护,这个世界城市恐怕会徒有其名。
按北京市文物局的说法,北京市力争在2011年完成保护管理办法的初稿草拟工作,2012年上报市法制办审改。在这个漫长过程中,有多少挖掘机在开进啊。地下文物保护立法,应该全速前进,跑在挖掘机的前面。
□于海燕(媒体人)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