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年至今,我已拍摄了14部影片,参与并见证了中国电影从夕阳产业到朝阳产业的蜕变。改革开放,顺应时代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及时有效地挽救了中国电影。
注重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结合
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结合使电影赢得观众最广泛的认同,在市场上赢得口碑、树立诚信是电影创作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只重思想性或单纯追求娱乐性,都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最广泛的观众。
我创作的第一阶段:贺岁片的创作在注重观赏性的同时,用轻松的喜剧形式传达主流价值观,颂扬真善美,讽刺假丑恶,使贺岁片深入民心。让久违了影院的观众重新找回了看电影的快乐。
我创作的第二阶段:为防止自身创作和来自观众方面的审美疲劳,突破创作“瓶颈”进行新类型的尝试。在重大的历史事件民族记忆中寻找平凡的但又是激动人心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人物。我们尊重公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但把着眼点放到了沧海一粟的小人物身上,观众对这些剧中的平凡人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影片中共同经历他们的困境,和谷子地、李元妮同呼吸共命运,为他们的遭遇揪心,也为他们的坚守感动,更在离开影院后,对自己的父母、家庭多了一份惦念、一份亲情。这一阶段拍摄的影片没有卖座的大明星,不是所谓的商业题材,靠的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创作理念,但票房却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这期间时逢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电影产业在中国成为举世瞩目、发展最快的经济领域之一。我们抓住了机会连创票房新高,在观众中进一歩赢下良好口碑,确立了创作信誉,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自信心。
以诚意面对观众
创作者的诚意最为重要。创作不是任务,要有感而发。创作动机要相对单纯,不能为获奖而拍。现阶段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影片首要服务的对象仍是本土观众和华语区的观众。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但实事求是地说,文化的影响力还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电影的输出还处于尝试阶段,进军欧美主流市场目前没有成为现实。如果能在5年的时间里在日本、韩国打开局面形成影响力,中国电影产业的格局就已经不小了。真正做大本土市场才能保证中国电影在全面开放的市场环境里保持不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让观众掏钱看国产电影只能靠中国电影人自己去努力,用好看的电影去赢得观众。这就需要我们对观众的观影需求有一个清醒和准确的判断。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在选择题材的时候,第一要问的就是观众会不会喜欢?为什么会喜欢?我们的故事不仅要讲给电影人听,还要讲给发行的人听,讲给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听。他们听你讲故事的时候注意力是不是集中?是不是抱有浓厚的兴趣?是不是可以被感动?从众多的反应中我们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尊重多数观众的感受就是赢得观众的法宝。自视清高,自以为比观众对生活的认识深刻就会导致对观众的“误读”。
进一步创造和谐的电影环境
反映现实的作品是最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也是中国电影能够和好莱坞大片争夺观众的有力武器。我们一直说题材是没有禁区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细节一句台词都要推敲。如《天下无贼》里浪子回头的贼能不能作为影片的主角?《集结号》里谷子地应该不应该在团长的墓碑前发泄委屈?这些导致影片能否成立能否打动观众的关键环节,创作者都承受着社会效果的巨大压力。在影片主题传达主流价值观的前提下,能不能表现一些人性的弱点、道德缺陷、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负面问题,以此来对比坚持正义、坚守道德底线的可贵和付出的代价?美是对比丑而存在的,没有弱点的人物是离生活和观众最远的,是没有真实丰满可言的,是直接导致影片空洞单薄缺乏感染力的主要原因。解放创作人员的手脚反映火热的现实生活,首先要减轻、降低来自各方面给创作者造成的压力,不要再对作品进行文本之外过多的联想,甚至夸大作品的负面效果。应该相信绝大多数导演对自己的影片是有社会责任感的,更应该相信观众是有鉴赏力的。不负责任的胡来首先就会被市场淘汰,进而也会被制片公司所抛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电影大环境的逐步宽松,为了实现中国电影的更加繁荣,我们热切希望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创作者提供更好的条件、氛围和机遇。
本着知无不言的态度谈了创作体会和面临的困难。我仅仅是从一个导演的角度看问题,片面之处望宽容。
冯小刚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