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的金玉良言:“骆驼坦步,龙马精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曹禺的金玉良言:“骆驼坦步,龙马精神”

2010年09月26日 15:29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俄国大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不少至理名言,如“戏剧表现人的精神生活”,如“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前者确立了戏剧艺术的一个宗旨,后者奠定了演员道德的一块基石。

  中国大戏剧家曹禺也说过不少金玉良言。我也想从中选取两句,当做他留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一句是:“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一句是:“骆驼坦步,龙马精神。”

  前一句出自1936年写的《雷雨·序》,是说他创作《雷雨》的心得体会,却也道出了不朽的戏剧经典、催人向善的精神诉求。曹禺的四部戏剧经典都是本着这样的悲悯情怀、人道精神创作出来的。

  《北京人》里的愫方当是曹禺笔下一位心地最美丽也是最具悲悯情怀的戏剧人物。愫方的两段台词让人动容,那都是在全剧尾声处说给瑞贞听的。

  一句是“声音都有些颤抖地”说了出来的:“他(即曾文清)走了,他的父亲我可以替他侍候;他的孩子我可以替他照料;他爱的字画我管;他爱的鸽子我喂;连他所不喜欢的人我都觉得该体贴,该喜欢,该爱……”

  一句是“哀悯地”说出来的:“在外面还是尽量帮助人吧!把好的送给人家,坏的留给自己。什么可怜的人我们都要帮助,我们不是单为着吃才活着的啊!”

  1957年,曹禺的得意门生蔡骧(1923—2001)在北京广播剧团排演《北京人》,获得巨大成功。周恩来总理也去看了。看完戏,到后台和演员们见面,问:能不能把最后一幕愫方和瑞贞那段戏,再演一遍听听?于是,扮演愫方的李晓兰和扮演瑞贞的赵丽平又在总理面前把那段最打动人心的一场戏重演了一遍。总理问:台词中“把好的送给人家,坏的留给自己”这一句是不是新加的,导演蔡骧说:原来就有。总理说,那就好。

  周总理在后台再听一遍曹禺经典台词的场面,应该留存在《北京人》演出的恒久的记忆里。

  当代的中国剧作家都能承认自己与曹禺的差距。这差距是多方面的,最需要正视的差距,是我们缺乏曹禺的人文精神、悲悯情怀。在中国话剧一百多年的历史中,曹禺比他的任何一个同行都更想理解人,更懂得爱人、爱生活、爱青春生命。

  “骆驼坦步,龙马精神”这八个字,是1987年曹禺在纪念北京人艺建院三十五周年时写的题字。这八个字既是对北京人艺过去成功之路的写照,也是对北京人艺未来走向的期许。

  “骆驼坦步”意指对于艺术传统的坚守;“龙马精神”意指对于戏剧革新的追求。如果没有这样毫不动摇的坚守与追求,北京人艺就不会有1958年的《茶馆》和2009年的《窝头会馆》。

  曹禺深谙“传统”与“革新”和谐统一的艺术辩证法。他让我们坚信:没有革新的传统是缺乏生气的,没有传统的革新是缺乏根基的。曹禺早在1983年3月15日,就在写给《绝对信号》两位主创林兆华、高行健的信中,把这个艺术辩证法说得一清二楚了:

  “北京人艺从不固步自封……它是继承了我国话剧传统,却又不断汲取新精神、新形式,开拓广阔艺术疆域的地方。”

  清华大学校园里立着一块石头,正面刻着“清华大学”校名,背面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我有时遐想,在首都剧场前边临街的那块刻着“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字样的巨石背面,也可以刻上“骆驼坦步,龙马精神”这八个字的。因为我们也可以把这几个字,视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终身院长曹禺,留给他心爱的剧院的院训。而对于其他任何一个跋涉在艺术之路上的创作集体或个人,这几个字又不失为一个可靠的指南。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