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丹霞”国内战胜出
中国丹霞申遗办最终决定,捆绑共6省9处景区联合申遗。
“丹霞地貌”是20世纪20年代以广东丹霞山命名的一种岩石地貌类型,逐渐演变为特指“以陡崖坡为特征的陆相红层地貌”的学术名词。在中国已经有80年的研究历史,但在国际上却知者甚少,中国自然科学家希望把丹霞地貌“独立”出来,但一直没有得到国际的认同,始终被统称为,广泛分布在除南极之外各大洲的“红层地貌”。
2007年11月,申遗办邀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14名专家分别到9处景区考察。考察后,专家提出:“中国丹霞”的概念怎么定义;为什么要捆绑申报;9处地方分别在完整体系里有什么贡献等一系列疑问。
“我们开始意识到学术研究和申报世遗是两回事,申遗还要再找申遗专家。”中国丹霞申遗办副主任王晓良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2008年4月,在中国丹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会议上,专家组组长彭华提出,按地质演化的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顺序排列,这种说法既说明提名的遗产是由不同发育阶段的丹霞地貌区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演化系列,也解决了申遗初期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为什么把几个地方放在一块捆绑申遗,同时解决了9处景区在申遗中如何排序的争议。
同时,申遗办找到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梁永宁,梁永宁曾8次参加世界遗产大会,并担任过三清山、五台山、南方喀斯特申遗的专家组组长,熟悉申遗的规则。但梁永宁起先不愿意参加。
2008年9月,在昆明听取彭华关于中国丹霞世界遗产价值汇报后,梁永宁并不看好。IUCN核心专家吉姆·桑赛尔也不看好。
王晓良决定在2008年年底的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专家研讨会前,邀请桑赛尔和梁永宁到山考察,研讨会上这两位专家的意见很重要,而研讨会直接决定“中国丹霞”是否能在国内众多竞争申遗名额的景区中胜出,代表中国申报2010的世界自然遗产。
王晓良带着桑赛尔和梁永宁骑马向八角寨进发,八角寨像八个方向伸出八个犄角,是个天然的观景台。爬到半山腰,王晓良发现桑赛尔在拍照,王晓良觉得有门了,桑赛尔评估过一百多处遗产,如果他举起相机,说明风景有看头。
到了山顶,大风吹开层云,艳阳高照,“梁永宁都惊呆了,桑赛尔也不停地说谢谢梁带自己来这么美的地方,他说找到了15年前上武陵源的感觉。”王晓良说。
梁永宁对王晓良说:“我原来以为中国的南方不可能有更好的世界自然遗产,今天在这里我改变了观点。我认为中国南方最美的地貌分三大类,第一类是以黄山为代表的花岗岩地类;第二类以桂林石林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第三类是以张家界武陵源为代表的石英砂岩地貌。今天到这里,我觉得应该有第四类,那就是以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前面三类已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了,山和中国丹霞,应共同努力去争取列入世界自然遗产。”这是梁永宁第一次表态支持丹霞。
研讨会上,“中国丹霞”面对十几个竞争对手,其中有五大连池、洱海、五岳等。在桑赛尔和梁永宁等专家的力荐下,2009年元月24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丹霞”作为中国2010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西湖作为文化遗产提名推荐项目,报世界遗产中心。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