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书把我父亲丢伤心了
我父亲读书一般目的性比较强,基本上是为写作服务。他这一辈子算是职业作家,就是靠写作为生。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写作状态当中,他的生命就是写作。他读的书全是为了写作服务的。解放后他写过一个话剧叫《神拳》,原来有个名字叫《义和团》,写的是义和团的事情。1960年是纪念义和团60周年,而我爷爷战死在和八国联军的斗争中,所以义和团的事情对于我父亲来说是有切身影响的。但是我父亲那时候只有1岁,因此虽然我奶奶和其他亲戚对他的讲述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他还是需要大量的材料,他要把这些史料买来仔细研究,所以他有很多这方面的书。
我父亲以前也算是藏书家,但是后来书大都毁坏了,伤心了就不藏了。虽然他不富裕,但是在买书方面并不吝啬,而且要买就一定要买好的版本。比如他从英国回来,就带回来非常珍贵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但是因为战乱、运动,丢书变成了家常便饭,把他丢伤心了。我们原来在齐鲁大学,抗战开始了大家要逃难,于是我父亲把书委托给大学图书馆收藏。后来学校被日本人占领,书籍全都下落不明。从那以后,他就不再藏书了。
与齐白石老人的接触胜似读书
因为生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父亲是作家,母亲是画家,我很幸运地接触到很多文艺界名人。他们在读书方面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导,但是接触到他们,能够在他们身旁听到他们偶然的谈话,那益处就太大了。因为他们毕竟是一些大人物,他们的言谈举止,他们谈话的内容,让旁听的人受益匪浅。因为人和人确实不太一样,有的人一生庸庸碌碌,而有的人却能在时时处处都大放光彩。跟他们接触,是一件极其幸运的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我妈妈是齐白石老人的正规徒弟,她曾经带我去齐白石老人家里看他画画。齐白石老人画画时是不说话的,但是你看他画画,能收获很多东西。当时我作为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简直幸运得不得了。齐老的画看起来很是潇洒,但是画画的过程并不是这样的。他画得极慢,比如他当着我的面画过一只大公鸡,公鸡尾巴上的毛是很粗的几笔,我以为这几笔肯定是很潇洒的“哗哗”几笔就勾勒出来的,其实不然。每一笔的运笔都非常的慢,每一笔都至少要好几秒钟才完成。而且他非常注重墨色的运用。他用墨非常精细,总是把每一笔的墨全部用光,才会去洗笔。当画完一幅画的时候,他笔洗里的水还是清澈的。能够把墨用得如此巧妙、精致、节约,真是太神奇了!
每画完一幅画,他就把这幅画挂在一根绳子上,然后自己就坐在绳子对面的一张躺椅上,仔细地观察。半天之后又把画拿下来,仔细地修改填补。他是非常精益求精的一个人,并不是噼里啪啦几分钟画完了,就说你拿走吧。他一个上午只能画三到四张画,而且平常审视自己的画的时间就更长了,等于是在研究总结自己这一张画的得失。这样的一种敬业状态让我受益匪浅。我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90多岁了,还维持在这样一种兢兢业业的艺术创作中,我觉得真是太了不起了!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