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汽车博物馆:林彪靠摩托治病 罗瑞卿选21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老式汽车博物馆:林彪靠摩托治病 罗瑞卿选212

2010年09月17日 10:40 来源:半岛晨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馆主刘向阳的博物馆里,有老式汽车,也有摩托车。而身为男人,刘向阳自然而然对军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样,在他的博物馆中,有军事中常用的吉普车等,甚至有的老爷车已是某一段历史的见证者。

  老式汽车博物馆

  【宝贝故事】

  坐落地点:旅顺太阳沟风景区

  收藏主题:国内外老爷车

  -名词解释

  吉普车

  吉普车是越野车的一种,是四轮驱动,稳定性良好的车型。越野车有军用民用两种,作为军用是最普遍的。民用越野车,吉普车也是最常用的。另外还有越野地质探矿车、民用越野敞篷车等。

  吉普这个名称从何而来?许多人认为吉普名称的来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连环漫画形象,叫尤金尼吉普的小动物。它能够应付各种突如其来的险境——正如一辆吉普车。还有说法称,“吉普”的发音是鸟叫声,是源于一种美国军队侦察车的名字——“通用功能”的两个英文单词词首字母“GP”连续读音的效果。吉普,由于它具有传奇的历史和响亮易记的发音,很多人都知道它,甚至不少人将吉普视为越野车的代名词,以为所有越野车都可称为吉普,这是对吉普这个名字的误解。

  林彪曾靠摩托车治怪病

  在馆主刘向阳的老式汽车博物馆中,还收藏了许多摩托车,中国东海750型号的摩托车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款。博物馆馆长尹革对记者说,1966年林彪要求上海摩托车制造厂(现在的上海易初摩托车制造厂)生产一批大功率的重型摩托车装备“上海工人民兵师”。 1967年该厂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就拿出了设计图纸,1968年就出了样车,东海750功率达到32马力,速度120公里/小时。 1970年以后,东海750成批生产。到了1971年,已生产了六千辆。 1985年,东海750停止生产整车,直到1992年最终销毁了模具。现在东海750估计全国不超过10辆。

  说起这款跟林彪有关系的摩托车,尹革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叫陈良顺的人,搞过三十年的服务工作,他曾经回忆了当年接待林彪时的情形。在陈良顺眼中,林彪不交往,不串门。静静的院子静静的房间,他独自踱步,嘴里还不时念念有词。大家都知道林彪有病,身体不好,但多数人说不清是什么病。在林彪的家里有一辆摩托车,陈良顺开始不明白家里为何摆放一辆摩托车,直到有一天他被急呼进屋。看到林彪脸色白得吓人,苦不堪言的样子,虚弱地喘息着,爬上了摩托车。陈良顺按照吩咐,匆匆骑上摩托发动。听从林彪的指挥,他把油门加到最大,摩托车像烈马一样猛烈颠簸。于是,奇迹发生了。林彪的手渐渐地离开额头。他双目微闭,大衣领竖在颈腮两侧,随着摩托车的颠颤,衣领轻击他瘦削的脸颊。十几分钟后,他的脸颊有了血色。 ”

  艾森豪威尔对吉普车有特殊感情

  除了摩托车跟林彪有故事,馆主刘向阳还收藏了解放战争时期林彪乘坐的威利斯指挥车和抗美援朝中缴获的威利斯。“威利斯是吉普车的鼻祖,该车全长3.2米,自重1474公斤,最大载重370公斤,最大牵引负荷453公斤。四轮驱动。发动机为四缸化油器式,排气量2.2升,60马力。这种车外形低矮,速度快,军用吉普车两侧没有门,只有一个圆弧状的缺口,既方便上下车,又减轻了自重。采用高底盘设计,因而能跋山涉水,无处不在。”馆长尹革对记者说,“装上机枪是战车,装上电台是侦察通讯车,架上担架是救护车,用作将军的座驾就是指挥车。 ”

  而说起威利斯吉普的历史,尹革说,“当美国在二战期间开始全面动员投入战争时,为了寻找一种更加坚固、更加灵活的越野汽车,美国陆军拟定了一份‘低车身侦察车’的技术方案。并向包括威利斯公司和福特公司在内的全国135家汽车制造商发出征求样车通知,要求在49天内提供一种轻便、坚固、能在任何地域行驶的侦察车,而且该车重量不能超过1500公斤,能运载3人,四轮驱动,挡风玻璃可以扳下来。 ”接到通知后威利斯公司率先推出了一辆样车,并几经改进后最终被选定定型投产,但因为公司财力不济,无法接受大宗订货,陆军把吉普车的生产任务又分给了具有大批量生产能力的福特公司共同生产。故该车分别称为威利斯吉普和福特吉普。这种车在二战中共生产了60多万辆。

  而就是这种军用吉普车,开到了部队能够到达的几乎所有地方,担负着牵引火炮、运输物资、输送人员和伤员等任务,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艾森豪威尔将军曾在二战结束后说过这样一句话:“吉普车、飞机和登陆艇是我们赢得战争胜利的三大武器。 ”许多将领都喜欢用吉普车作为指挥车,普通士兵也对吉普车怀有特殊感情。

  罗瑞卿拍板选用北京212

  说起吉普车,博物馆中还收藏了1975北京212越野吉普车。“北京212诞生于1965年,毛泽东曾乘北京212敞篷用来检阅,土生土长的‘212’已谱写了30多年畅销不衰的神话。 ”馆长尹革向记者这样介绍道,“据不完全统计,其市场保有量达60万辆,累计产量肯定是中国第一。我国第一代北京212采用软顶可拆式车身和高底盘设计,它借鉴了前苏联伏尔加车桥技术,并受美国吉普外观的启发,由北京汽车制造厂自行开发设计制造。该车坚固耐用,价格低廉,维修简便,越野性能良好。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北京212那一身‘绿军装’遍布全国。 ”

  在博物馆里展出的是1975年款北京212敞篷越野车。用尹革的话说,北京212的诞生过程就像一个传奇故事,“在解放初期,我国的民族汽车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当时,我军的战术指挥车除去战争期间缴获的美式吉普外,一直依靠前苏联提供的嘎斯69来装备部队。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我军战术指挥车一下子失去了供应来源。于是,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一定要尽快开发出部队装备用车,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 1961年元月,确定生产车型型号为210。在此后的两年中,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精兵强将,全力开发试制新中国的第一代轻型越野车。到1963年4月,先后试制出300多辆北京210轻型越野车,后经部队使用和试验后得到一致好评。 ”

  不过后来部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首长和高级将领观看并试坐了北京210后提出一些意见,“他们说北京210只有两个门,上下车不方便,而且车身偏小,不符合军用指挥的实战要求。之后根据指示,在北京210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车身稍大、四门、双排座、宽敞舒适的军用指挥车,其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嘎斯69。 ”

  就这样,仅隔半年时间,北京211和北京212两个样车便诞生了。在试制北京212时,大家一致认为北京212各项性能比较突出。于是,时任总参谋长的罗瑞卿拍板定案,决定选用北京212。1966年初经过全面鉴定,结果认为,北京212的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甚至超过了嘎斯69的水平。从此,开创了我国自行生产汽车的新局面,北京212登上了历史舞台。

  □记者方海征 摄影记者朴峰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