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临海边一处山坡,这里就是传说中的“小矮人”再葬处
泉州蟳埔海边,曾一排排放着上千个装有不及正常人一半大的骸骨陶罐,当地人称之为“小矮人墓群”,现迁附近山上
核心提示:泉州湾出海口,东海法石、宝山直至蟳埔的古老渔村,百年来一直小范围流传着“小矮人墓群”的传说,但很少为外人所知。
在这里,成百上千个装着不到正常人一半大小骸骨的“皇金”(泉州一带用于二次葬的专用陶瓷罐),曾一排排地有序排列在海边,后因蟳埔旧村改造,被大规模迁移到蟳埔百米开外的鹧鸪山。老人们回忆,当时晚上只要往海边一望,就能看见蓝色的“火光”忽隐忽现。
这些骸骨是怎么来的?是大人的还是小孩的?为何成群出现?难道泉州曾有过“小矮人”?村民们的传说有很多版本,但全部难以自圆其说。虽然先后有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的专家来查看,但“小矮人墓群”之谜始终未解。丰泽区文体局在今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了解到这一传说后,欲找相关专家揭开墓群背后的重重谜团。昨日,记者在当年曾参与迁移“小矮人墓群”的老人带领下,走进鹧鸪山,探访这一神秘的墓群。
蟳埔葬着上千小矮人?传说已流传百年
“知道小矮人墓群吗?”
“很多人知道啊,老一辈人很多都见过啊!”
“是什么呢?”
“以前就在现在蟳埔顺济宫(蟳埔海边)前边的海滩上,很多啊,一排一排的小墓包,排得很整齐!小墓包里葬的都是小矮人。”
“数量?估计有几百个到上千个吧。”
……
记者走访蟳埔和村子东边的金崎社区,当地村民们对“小矮人墓群”的传说,似乎都能零零碎碎说出些段子。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传说从祖辈就流传下来了,但是大家都说不清楚这些墓群到底是什么来历。
1腿骨不及正常人一半
据当地村民介绍,埋葬着“小矮人”的小墓包,以前集中或零星地分布在东海法石至蟳埔村沿江一带的海滩及山坡上。但是20世纪80年代,蟳埔埔旧村改造,很多人开始在蟳埔村沿江一带盖房子,这些小墓包被人们陆续迁移到附近的鹧鸪山上去了。
“有两个‘土公’(又叫风水师,专门帮过世的人收拣骨头,记者注),有帮人拣过这些小矮人的骨头。”金崎社区书记谢细韬帮忙找来63岁的郑建华和76岁的谢生。
两个老人家都住在金崎社区,做了一辈子的“土公”,虽然已经想不起迁移的具体时间,但还清楚地记得他们当时看到的骨骸的形状。
“小矮人墓包群的大规模大迁移我没有参加,但是后来有些居民盖房子,挖到了这些装着小矮人的‘皇金’就找我来收拾。”谢生“收拣”过尸骸无数,但对小矮人遗骨形状的记忆非常清晰。
谢生说,当时看到的“皇金”,直径25到40厘米,高度也差不多25到40厘米。那些“皇金”里面的“小矮人”遗骨,大多只剩下头部的天灵盖和大腿腿骨,以及一些零碎的骨骸。为什么没有完整的尸骨?谢生解释说,可能因为年代很久了,肋骨和盆骨已经风化,但是腿骨和天灵盖因为钙质比较多,一般可以保存得比较久。
但是如何断定这些遗骨比正常人矮小呢?这是根据收拾多年尸骨的经验判断,谢生边回忆边解释。当时挖到的尸骨有一块明显是天灵盖,另一块是一根直的骨头,不可能是手骨,手骨比较弯,根据经验,是大腿腿骨,长度只有15到20厘米,还不到正常人的1/2。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