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与当下——纪念曹禺先生百年诞辰研讨会”昨天在文艺会堂举行。与会者从各个角度尝试解读曹禺的作品和他的内心世界,并对当下的戏剧创作提出反思。年过九旬的著名学者徐玉中、钱谷融也赶来参加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今年是曹禺诞辰100周年,除了北京举办“纪念曹禺诞辰100周年”经典剧目展演之外,各地也纷纷以自己的方式纪念这位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和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曹禺与上海的缘分不浅,他不仅在上海生活过,他的几部经典作品中也有两部是在上海首演的。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来自方方面面的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解读了曹禺和他的作品。91岁的钱谷融认为:“戏剧类的诗是最高的诗,曹禺的戏的确是诗,曹禺本身是一个诗人,所以他的作品都有诗意。”而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表示:“现代出了那么多著名的戏剧家,出了那么多优秀的剧本,但是现在绝大多数都是活在文学史上。”“这些作品真正拿到舞台上演出,是否有那么多观众去看,就很难说。所以说曹禺几乎是一个例外,现在在话剧舞台上仍然这么打动观众,曹禺先生是不可取代的。”
曹禺在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在昨天的研讨会上,这部作品依然是专家学者最关注的作品,几乎大部分的发言都围绕这一作品展开。而在23岁至31岁曹禺又相继写出了他的另几部代表作《日出》《原野》和《北京人》。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反思当下也成为与会者关注的一个问题。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直截了当地提问“为什么那个时代能够出现曹禺?”“我们现在为什么出不了?”杨绍林认为,现在“受干扰的东西很多,有社会的,其实也有自己内心的。社会的,为了某种功利,希望能够赶快兑换,对权力兑换,对金钱兑换,对欲望兑换,自己内心也受这方面的诱惑。”(记者 王剑虹)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