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未播先热,在一片雷声中李少红导演几番未语泪先流,针对网上滔滔指责解释复解释,辩说重辩说,末了还是三个字———没有错。
当看了新版红楼后,觉得网上的那些拍砖是过于狠了些,李少红版比王扶林版至少在“梦”的制作上要高出一大截,网上将新版红楼诟病为聊斋红楼、昆曲红楼、说书红楼等等,这些诟病其实并不可怕,换个角度看就是创新,商品社会的艺术对于出资方来说,动静越大,效果越好。
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在中国的巨大影响不止在研究领域,这既是文化现象更是社会现象,一部问世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小说,还能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热度不减,在这个世界上恐难找出第二个国家是如此的了。
其实87版的《红楼梦》未必就是范本,后四十回完全采用所谓的红学研究成果,也未必就一贯正确。毕竟高鹗只小曹雪芹20多岁,而我们的红学家却相距200多年,红学舍近求远出来的成果,就一定可喜可贺而没有可惜可叹?说到底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红楼梦》的研究过于琐碎的索引考据,硬是把个小说《红楼梦》搞成了“越说越没样的一笔糊涂账”。对红学的实证为何纠缠如厉鬼?其它社科领域的实证,却偏偏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这又是为什么呢?
所以,李少红决绝地采用了120回本,而且笃定地认为自己没有错。不过,这次红楼的制作可不比她以前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可以尝试嫁接莎士比亚或弗洛伊德,要想再现中国气派的《红楼梦》就必须做好挨砖准备。人家广大网民也是绝对正确的,因为毕竟没有冤枉你李少红,那么多被人诘难的地方,不惩前毖后又怎么为未来再拍红楼添砖加瓦。
用不着过于仔细,就能发现李少红与王扶林在美学追求上的不一样,后者基本属于大众审美趣味,而前者几乎就没有突破第五代导演的窠臼,“各色”成就了她也桎梏了她。拍砖之处完全证明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比如难看的铜钱头,难听的音乐;惊悚的效果,奇怪的凌波微步;红楼女儿生活的大观园像聂小倩出没的荒村野寓;阵阵妖声萦绕,荦荦旁白絮叨……大宝玉比小宝玉矮,林黛玉无林妹妹少;贾母像根“老火柴”,刘姥姥肥大不像庄户人家……总之雷人之处一抓一把,挨点砖算什么,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
不难看出,李少红的红楼美学出处在戏曲,基础在小人书。可以料定,新版红楼大观园中那道圆门拱墙应该出自红楼梦连环画;再看铜钱头、鱼泡眼、婴肥脸的林姑娘,活脱脱就是青年俊美的梅兰芳;那王夫人、薛姨妈的样范儿酷似老年的梅大师;再加上声声袅袅的昆腔,修修改改的戏装……
二百万红楼怎敌两个亿红楼,据说还有七十亿造价预算的红楼在候着呢,钱多有什么不好,钱多就不会有王扶林版衣饰寒酸、道具简陋的窘迫,你想两亿的红楼就已经大见豪华了,七十亿还不欲与天公试比高?对于观众来讲,只要好怎么做都成,问题是不差钱如果变成钱说了算,艺术就好不了了,即使李少红这样的大师追求完美又岂能完美?
王扶林的红楼算留下来了,比如那些人物,那些歌曲。而李少红的红楼能留下些什么?未必仅有一头铜钱? 苏瑗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