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撤退,谁能顶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鲁迅”撤退,谁能顶上?

2010年09月09日 13:24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多地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出现较大调整,其中鲁迅的《阿Q正传》、《纪念刘和珍君》等多篇作品被删除,广东版则将《药》换成《祝福》。而巴金反思文革的文章和余华的小说等被新选为课文。

  编剧刘毅称这次“各地教材大换血”为“鲁迅大撤退”,单从各地语文教材的篇目调整而言,这样的说法倒很形象。鲁迅该不该“撤退”?这仍就是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事,甚至这争论还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或演变成“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尽纠缠。真理越辩越明,或许只有这样的针锋相对,才能更凸现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也才能唤醒人们“只有失去时才会珍惜”的意识。

  无论怎样的争论,激烈还是冲淡,倘若不放置于特定语境和现实需求的背景下讨论,都毫无意外地会走入自说自话的困惑。我们都曾当了太长时间听话的好孩子,因此现在都要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像站在一个小屋里各说各的。这是梁文道曾在文章中表达的观点,正可以用来概括如今鲁迅是否该大撤退的这场争论。在论及鲁迅是否该大撤退前,我们必须思考和厘清的是:鲁迅到底过时没有?是否真有人能顶替出现在课本中的鲁迅?

  窃以为,倘若不能搞明白上述两个疑问,这场争论将是毫无意义的苍白自话,最后出现的结果只能是“有理只在声高”。从语文课本课文目录的变化,其实更多地窥见教材编著者的用心,即所谓“还原历史,正视事实”的初衷,连巴金反思文革的文章都能入选,那么曾被称为“投枪匕首”的鲁迅文章,被编著者抛弃,也就在情理和意料之中了。

  只是,这样的选择更多是编著者“非白即黑”的二元思想观念在作祟,因此,鲁迅在特定的、复杂的背景和时代所写的文章,自然难以进入编著者的法眼,也就遭到了大撤换的命运。甚至有种为撤下鲁迅文章而准备的说辞是:他的文章过于深刻。其实,鲁迅的文章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深刻,而是因为彼时彼处的背景过于复杂,这样才造成了其部分文字晦涩深奥;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原因:诞生于白话文发展早期的鲁迅文章,可能被人为地拔高了。

  如果一本中学语文教材宁愿抛弃深刻,倾向于现实的直白,从而撤下鲁迅文章,不惜抹杀他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相信这样的教材不会是一本好教材。这样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做法,不仅涂抹了几代人的集体记忆,也跟在那个“打倒一切,粉碎一切”的特殊年代的做法相去不远:是在切断传统和文化的血脉。

    本报评论员 林小明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