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坚持“不主动解聘一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坚持“不主动解聘一人”

2010年09月07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作为全国第一家整体转企改制的中央部委主管报社,而且是改制难度较大的非产业类报社,中国文化报社的转企改制工作自2009年11月12日启动以来,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新闻出版报》也曾以《克服“恐企症”,中国文化报社主动转企》为题对此予以报道。

  8月18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被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深化转企改制工作组织奖”。获此殊荣,距离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仅仅9个多月时间。面对这样的改制成果,我们不禁有些好奇和兴奋,过去9个多月,中国文化报社的转企改制工作究竟是如何推进的?在报刊业转企改制工作尚未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其探索和实践到底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本期《传媒周刊》推出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跟踪报道《转企改制让我们更早学会“游泳”》,以期为这些问题找到答案。

  身份转换 要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转企改制必须充分考虑政策和职工利益的一致性,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地保证职工利益。

  8月18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被文化部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授予深化转企改制工作组织奖。获此殊荣,距离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组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刚刚9个多月。

  作为全国第一家整体转企改制的中央部委主管报社,而且是改制难度更大的非产业类报社,中国文化报社的转企改制工作自启动之日起就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国新闻出版报》也曾于2009年12月8日以《克服“恐企症”,中国文化报社主动转企》为题对此予以报道。

  8月19日,当记者再次就转企改制话题对其进行采访时,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孔繁灼颇为感慨地说道:“回过头来看,转企改制这一步是走对了,改和不改还真的不一样。”究竟孔繁灼所指的“不一样”是什么?转企改制工作在过去9个月是如何推进的?在报刊业转企改制工作尚未全面铺开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报社的实践究竟又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2009年11月12日,随着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的正式挂牌,中国文化报社的发展进入全新的历史时期。尤其是进入2010年以来,公司将做好深化转企改制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以人员身份转换为主线、以职工群众支持为保障、以完善企业运行机制为依托,全面推进规范转制工作。

  据了解,为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转制任务,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对做好深化转企改制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排出改革时间进度表,各项工作落实到人;同时,按照文化部改革办的要求和工作路线图,完成《人员身份转换方案及其实施方案》和《劳动合同书》的修订工作,并与有关部门进行社保衔接。目前,人员身份转换工作阶段已经结束,事业单位编制中编办已经核准注销,新体制新机制已开始运转。

  回顾刚刚经历的这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孔繁灼坦言,转企改制包括核销事业编制、身份转换、清产核资、资产划转等一系列工作,其中身份转换是最难的。“文化部对转制单位的深化转企改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即必须核销事业编制,必须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必须同全部在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必须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必须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这几个必须,无一不牵动着职工敏感的神经。中国文化报社创立25年,很多职工都在原有的事业体制下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现在一下子从事业身份变成企业身份,心里肯定会觉得不安。”

  “其实,员工之所以留恋事业编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社保。对很多人来说,只要养老有了保障,身份不身份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只有落实社保衔接,才能推进企业劳动合同的顺利签订。”孔繁灼表示,转企改制必须充分考虑政策和职工利益的一致性,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证职工利益,一方面提高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让职工在退休后有充分的保障。“我们在这点上做得比较好,因此整个工作推进得比较平稳,100多名员工的身份转换任务除极个别有特殊原因外,其余都按期完成了。”

  据了解,在核销原事业单位全部事业编制后,公司全体职工从7月1日起参加北京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职职工此前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转制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办理退休的事业在编职工,其退休时的待遇标准原则上高于转制前同类同级别退休人员当年的待遇标准。

  职工社保衔接工作的顺利完成,解除了员工“老无所依”的后顾之忧。此外,为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更妥善地解决好转制后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减轻国家在养老保险方面的负担,集团公司还按照中央有关政策规定,积极着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目前,集团正在和几大银行、保险公司加紧协商,争取尽快形成制度。

  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与其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不同,操作起来也比较困难。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郭素娥介绍说,为更有效地推进各项改制工作,在法律允许的层面上保证职工的利益,中国文化报社在转企改制过程中专门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中介机构进驻集团公司,提供专项律师服务,协助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对此,孔繁灼介绍说:“进行职工身份转换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确实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专职律师与职工面对面,从法律角度解答职工关于转企改制的各种疑问,这样做减少了很多麻烦,规范了改制工作,从法律角度为公司的转企改制保驾护航。”

  机制改革 让职工尝到转制的甜头

  改革不应该成为不稳定的因素,而应该成为一种动力,成为让职工高兴的事儿。

  中国文化报社这次转企改制将全部原事业身份职工纳入企业劳动合同管理。孔繁灼强调说:“我们始终坚持‘不主动解聘一人’,不说‘下岗’、‘分流’、‘待业’之类刺激性的话,保持了稳定、安定了人心。”

  增效未必靠减员,冗员未必无作为。在稳定人心的同时,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人尽其用、各尽所长,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成为改革发展中的有生力量,中国文化报社在转企改制过程中积极推进机制改革,初步建立了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过去我们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虽然也有激励机制,但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幅度也没有这么大。”孔繁灼介绍说,转企改制后,原有的分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分配制度的改革成为集团公司转企改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新闻工作的特点,公司专门设立了考评部门,制定了新的考核办法、奖惩措施和薪酬制度,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努力做到奖勤罚懒。

  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原本唯职称、唯资历、唯工龄的观念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凭业绩、看贡献、重能力,绩效工资所占比例大幅度提升,一线员工的工资得到大幅提高。对此,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胡芳深有体会。据她介绍,以前中国文化报社基本是“死工资”,写多少稿、编多少版与挣多少钱关系不是很大。改制以后,绩效工资所占比例提高到80%,年轻员工工资普遍翻倍,从原先的两三千元提高到四五千元,老员工的工资也有千元左右的增长。

  “新的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使职工的工资待遇有了明显增长,干得好的编辑记者一个月可以拿到1万多元,这大大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工作节奏和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将转企改制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充分体现出来。”孔繁灼总结说,改革不应该成为不稳定的因素,而应该成为一种动力,成为让职工高兴的事儿。只有不说刺激性的话,多给职工办实事,让职工尝到改革的甜头,看到改革确实在为他们的利益着想,职工才会真正拥护改革,如果光让职工害怕甚至恐惧,改革肯定是做不下去的。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