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8月20日,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主持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对文化部暨全国文化系统的重大文化改革和建设项目作了专题研究和部署。
蔡武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抓好的四项重点工作。8月13日至14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文化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工作进行部署。会议突出强调要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改革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与会的部党组成员结合分管工作,谈了各自的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路。
本报摘编文化部领导蔡武、欧阳坚、赵少华、杨志今、王文章在此次会议上的发言,以飨读者。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 武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必须抓好的四项重点工作。
8月13日至14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一次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十分重要的会议,李长春同志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刘云山、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突出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精神,以新的视角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改革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要切实提高对文化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良好态势,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全面把握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增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针对性有效性;深刻领会引导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工作机制;牢牢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加大对改革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
一、加大力度、突出重点,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
要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1.文化部系统四家集团公司要全面完成转企改制工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动漫集团有限公司要在目前已取得重要实质性进展的基础上,完成深化转制的各方面工作。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力争成为有实力、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自主经营、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
2.文化部系统出版社要如期完成转企改制工作。要按照中央关于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的要求和部署,全力推进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文物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转企改制工作。
3.积极推进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对现有的国有文艺院团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转企一批”“激活一批”“整合一批”。对歌舞、杂技、曲艺、地方戏曲等市场发育相对成熟的院团,要指导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方针,积极推进转企改制,力争取得新的进展;对介于公益性和经营性两者之间的少数文艺院团,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方针,进行内部机制改革创新,形成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对那些性质相近、种类相同、布局重叠的文化院团,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进行院团合并、资源重组,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4.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进一步深化推进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责任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要按照中央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路和部署,探索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
5.全面完成副省级以下城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动副省级及以下城市在2010年底前完成综合执法机构的组建工作。地县两级要整合有关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到有利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有利于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在基本任务完成后,要把重点转到建立顺畅的指挥运行机制,提高执法水平、质量,加强综合执法保障条件建设,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来。
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进一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
1.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大资源投放量;扩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覆盖面;进一步推广通过3G网络使工程入户的有效做法;持续开展文化下乡工程、流动文化服务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
2.进一步做好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的免费开放。
3.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特点、适应群众需要的新的文化服务方式,抓紧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试点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流动舞台车工程,以此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县级演艺院团的改革。推广深圳“自助图书馆”等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先进经验。
4.加大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力度,积极开展“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多提供适合群众需要、对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的文化产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5.进一步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逐步做到凡可以由市场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都可以采取政府采购,从市场招标购买,把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从文化系统的“内循环”转变为市场的“大循环”。
三、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
1.推动实施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管理,特别注意防止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搞变相房地产开发。
2.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结合,实施“文化科技提升计划”,改造提升传统演艺、娱乐等设施和技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争取设立一批文化科技专项。
3.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联合相关部门制定具体政策和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采取多种方式,积极扶持和鼓励民营院团的发展。
4.政府文化管理部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服务,进行规划引导,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加强市场监管。要通过搭建政策支撑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通过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破除资金瓶颈,通过搭建文化贸易和交流合作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和出口渠道,通过搭建人才平台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始终突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多用引导的办法,少用行政的办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提倡、扶持、推广反映主流价值的作品。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3.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文化精品最终应该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制定科学的文艺精品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改进完善现行评奖办法。
4.发挥正确、健康的文艺批评的引导作用,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五、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对外文化交流大格局。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逐步形成一套联通中央各部门、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政府与民间的工作网络,实施统一的战略规划,统一的实施步骤,统一的品牌。
2.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贸易,提供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服务。
3.努力改进对外文化传播方式。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学会“中国元素、国际表达”,努力建设好、管理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六、深入调研,集中各方智慧,抓紧做好“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编制“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宣传文化战线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文化部要关注和重点抓好3个层次的工作:
1.通过有效方式,争取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落实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
2.在宣传文化战线统筹起草的《“十二五”文化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要使文化系统的长远目标与短期任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等重大内容,充分体现出来;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教育科技等规划相衔接;与广电、新闻出版等领域的目标、任务相平衡;
3.紧密结合文化系统改革、发展的实际,总结十六大以来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成绩、基本经验,全面评估各项重大工程、项目、政策、措施的情况和效果,提出“十二五”期间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工程、项目等,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使有抓手、有重点、可检查。
各综合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创新工作方式。
最后,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把文化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新典型及时报道出来,在全社会造成关心关注文化生活的浓厚气氛;重视舆情信息研判;组织好健康、正常的文艺评论、批评,及时引导舆论;扩大信息透明、公开力度,接受公众、社会、媒体监督。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