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募集讨伐袁世凯的军费,1915年2月5日,孙中山、陈其美与日本订立了《中日盟约》。条约规定,“中华经营矿山、铁路及沿岸航路,若要外国资本,或合办之必要时,可先商日本,若日本不能应办,可商他国”。
当年年底,孙中山秘密会见了日本陆军参谋总长上原勇作,要求日本支援中国革命,承诺“中国新政府可以东北三省满洲的特殊权益全部让予日本”。他说:“日本人口年年增多,东北三省的辽阔原野适于开拓。日本本来资源贫乏,而满洲,则毋庸讳言,富于重要的资源,日本瞩目斯土,乃当然之国策。对此,我等中华革命党员能予充分谅解,故可以满洲作为日本的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不仅满洲,中国本土的开发亦唯日本的工业、技术、金融力量是赖。”
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在广州举起了护法大旗。1917年9月15日,在和日本社会活动家河上清的谈话中,孙中山表示“希望日本方面给予武器、军火和大量贷款”。而“一旦掌握了权力,将愉快地将满洲交给日本管理”。但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孙中山终究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信任。
有意思的是,由于四国银行团的支持,袁世凯政府曾经获得1010万两白银的借款。段祺瑞政府也向日本银行借款八笔,总计1.45亿日元。孙中山费尽心思得不到的,袁世凯和段祺瑞却比较容易地得到了。孙中山两次护法,一败再败,最后做出了联俄的政治选择,最终得到了苏俄的资助。
国民党党产的第一桶金,就在这漫漫筹款路上不断累积成型,在孙中山四处奔波的过程中,他所做的各种努力被作了各种不同的解读。
孙中山在探寻三民主义道路上的坚忍不拔令人钦佩,但他的一些手段不免使人生疑。不管是革命还是改良,不管是推翻帝制还是再造共和,手段的不正义能否导致结果的正义?也许一时占得上风,但出卖民族和国家利益换来的成功总归是要留下败笔,总归是要还给人民和历史一个交代。
来源:《文史参考》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