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突破体制瓶颈、内容瓶颈、资金瓶颈和人才瓶颈。
近年来,江苏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快,尤其是2006年以后,呈现出速度加快、主体壮大、集聚发展的态势,江苏文化建设已在全国形成率先发展势头。但同江苏经济总量相比,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对江苏国民经济的贡献水平偏低,文化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实力不够雄厚。现有产业集团与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企业相比,整体实力及经营水平差距悬殊,缺少在国内外有影响力、辐射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整合资源的水平还不高,产业链尚不完整。发展文化产业仍以政府推动为主。民间投资远不如湖南、浙江活跃,相应的微观经营机制也不完善。
(一)体制瓶颈
当前制约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依然是体制障碍。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主要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有关市场塑造与维护的制度安排。总结世界各国经验可知,文化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法律制度双重作用的发挥:其一,促进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由促进型法律制度来完成的,即经济法律中的产业政策法。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需要国家制定促进型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来引导文化产业的走向,激励其创新能力培养。其二,保障作用。保障作用是法律制度的常规性功能,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其作用主要体现于知识产权保护,甚至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与实施。我国现有文化产业立法主要包括行政法规、规章等,这些法规已经不能够给予文化产业足够的支撑和保障,因为它们的大部分条文仅仅规定了文化产业立足的底线。它们虽然对文化市场的规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其促进作用明显不足,效力层次较低,且缺乏统一的制度安排。
同时,在体制上仍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传统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到位是造成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难以真正分离的重要原因。一是仍存在着党政、政资、政事、政企不分现象。要真正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对文化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二是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下分割、诸侯经济等,使文化资源整合优化难度很大。三是政策配套不完善。特别是在投融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
(二)内容瓶颈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推进文化内容建设和内容创新。我省文化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内容。一是文化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但不少园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必须引起警惕,多数园区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也很难产生规模效应,形成整体竞争实力。政府的投入要真正用在产品开发、扶持原创和“内容文化”的发展上,而不是一味投入基础设施建设,防止一些地方产业园区有名无实,最后成了房地产开发。二是文化产品出口虽大幅增长,但承载“中国文化内容”的产品却凤毛麟角。从文化产品出口构成来看,以电子游戏机、雕塑品及装饰品、图书等印刷品为主,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的方式比重较大,出口的多是“加工制造”和承载其他国家文化的产品,而附加值高的具有江苏文化特色的原创文化产品份额较少。三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强化品牌意识,采取品牌策划、品牌定位、品牌控制、品牌传播、品牌保护等措施,打造一批响亮的文化品牌,才能显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省份的文化综合实力。这方面,江苏与湖南、重庆、浙江等兄弟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精品工程和剧目虽多,但缺乏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
(三)资金瓶颈
江苏由于地方经济相对发达,国有资本在文化产业中占据垄断地位。广电、出版、报业等一批文化企业集团纷纷挂牌成立,虽然改制的方向是要为文化产业“快车道”扫清障碍,计划经济体制积累下的惯性,使国有文化资产缺乏资本的属性,一时难以充分进入到投融资体系中来。民营企业这个被视为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群体,在经历了多年“灰色地带”的尴尬经营后,终于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融资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了同等的“国民待遇”,但文化产业核心领域的大门实质上仍未完全对其开放。这就导致了江苏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不畅,重量级的文化资本较少。文化产业的社会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大规模扩张的资本条件欠缺。
(四)人才瓶颈
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短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才数量少、专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懂经营管理和营销的少,擅长策划、资本运作的更少;二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开拓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够强,缺乏经营管理经验;三是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擅长媒介市场运作、具有战略思维的外向型经营人才尤其短缺。目前江苏一些高校开设艺术管理专业时间还不长,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人才引进工作也不能完全满足需要,适应信息时代文化产业高技术化的人才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短缺,尤其缺乏整合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的企业家。
2009年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江苏文化产业发展重点进一步明确。江苏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高于全省GDP增长速度、高于服务业增长速度,成为江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的要求,文化产业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不断丰富完善。
(一)着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的创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突破长期形成的文化管理条块矛盾,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根据性质相关、产业联动特征,借鉴国际管理经验构建大文化管理模式,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明确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由“主要管直属单位”向“管社会”为核心的“三大转变”, 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二)发挥江苏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江苏文化产业知名品牌。传承江苏文化特色,挖掘文化资源潜力,提升江苏传统文化产业竞争力。引导行业在市场营销中大力推介大师名人、知名商标和品牌,发挥名人名品效应,大力彰显“南京云锦”、“宜兴紫砂”、“苏州刺绣”、“南京金箔”、“无锡泥人”、“扬州玉器”、“扬州漆器”、“常州梳篦”等地域文化特色,促进传统的工艺美术提档升级、扩大销售规模。同时加强对全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行分类指导。
(三)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江苏要突破文化产业发展之资金瓶颈制约,必须进行以下方面的调整:首先,国有资本需要重新确定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范围,积极推动国有资本投资机制的改革和转变。其次,结合文化领域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体制的改革,使我国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文化投融资运营主体逐步地成熟和发展起来。关键是塑造市场化的投融资主体,使政府逐步从文化投资的主体地位中退出,让市场在文化资源的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第三,进一步拓宽文化投融资的渠道,降低投资准入门槛,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进行投资和经营。第四,要加大直接投融资的比例,强化市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第五,鼓励有条件的集团公司上市融资,并积极探索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私募基金等融资形式。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着力营造一种鼓励支持创新、创业,有利于吸纳和积聚人才进行文化生产服务的精神氛围,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选拔途径,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钱 进(作者系江苏广电网络股份公司副总经理)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