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研究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体制改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社科院研究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体制改革

2010年08月31日 10:00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内容提要

  ○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才能激发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文化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文化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这一重要论断阐明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的科学把握,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敏锐把握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趋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改革文化体制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再到党的十七大号召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建设蓬勃发展。这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自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刻把握。

  在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相互交融,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愈益旺盛,并呈现出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新特点,不仅给我国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国际文化领域的斗争和合作日趋复杂,在给我们的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构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和国际形势下,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我国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展,我国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条件和体制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原有的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的新潮流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日益健全和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的新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矛盾的多发凸显的新环境不相适应。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才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推动伟大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旗帜和灵魂,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类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对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与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关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都作出了深刻阐述,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文化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我国的文化建设和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顺利前进。

  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毛泽东同志提出关于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关于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关于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化理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新型文化的创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邓小平同志提出关于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关于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等思想观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江泽民同志提出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全社会教育水平,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关于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营造思想道德基础等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文化理论及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化建设和改革的进程。实践证明,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成部分,是指引我国文化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于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时代条件,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与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相统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统一,坚持各方面尽快发展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整体协调发展相统一,坚持各地区当前的、局部的利益与全民族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相统一,开拓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思路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对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体制改革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理论,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当然也是统领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方针。只有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确定文化体制改革的主题、目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文化体制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和全过程,并且用推动科学发展来衡量和检验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文化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必须着眼于文化发展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使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始终为文化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主体,必须着眼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出更好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努力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还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统筹兼顾、有序推进。要围绕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等关键环节,解决主要矛盾,破解疑难问题,推动改革全面展开。要根据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制定不同政策,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要根据文化领域不同行业、单位的性质和特点,考虑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分阶段分步骤地将改革逐步推开,促进不同行业、不同地区文化的协调发展;要根据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及其与经济、政治、社会的辩证关系,确保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相协调,与国家不断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相衔接,促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协调发展。要统筹全局,兼顾各方,将文化体制改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文化矛盾,努力使各个群体、各个地区的文化权益和发展要求都得到保障。总之,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就一定能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罗文东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