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顿调查团无功而返
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陷。守土有责但怯于抗敌的东北军退至关内。当时中国由晚清的大乱进入民国不久,经过连年的兵燹,国力贫弱,中华子孙不堪受辱,但又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仰仗当时的国际联盟的“公断”。
国联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可以看作是联合国的前身,国联共有44个会员国,后来逐渐增加到63个国家,总部设在日内瓦。中国于1920年加入国际联盟。美国倾注心血甚多,却因各种压力而退出,于是国联成为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条约的工具。国联处事软弱,在穷凶极恶的日本军阀面前完全无能为力。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派出以英国外交家李顿为团长的调查团来华斡旋,历时一年,却无法裁断……日本一意孤行,直至退出国联,在侵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国联议决:“请日军速撤。”可是日本人一方面在上海挑衅引起战争,一方面在东北制造傀儡政府,扶植伪满洲国,并变本加厉向热河进逼。南京政府到此时始知国联之不可恃,才把不抵抗政策改为“一面抵抗,一面交涉。”
不抵抗中的抵抗
九一八之前,张学良驻节北平;东北像样的正规军只剩下驻在奉天的王以哲的一个第七旅,此外虽还有十一二万兵,都驻在边远地方,且装备也够不上与日军作敌,因此日军才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就控制第七旅,接着大举出兵,轻易就占去了整个东三省。
大好山河一夜变色,军民未曾扺抗,日军唾手而得,气焰万丈,殊不料,反抗的力量在民间积极生长。
亲历此事变的东北军陆军独立第七旅第六二○团团长王铁汉,被誉为打响抗战第一枪的人。18日夜枪炮声大作,他马上叫接六二一团电话,已无人接听,复问第六一九团张团长也不在营。至十一时将过,才得知第六一九、第六二一两团已分别向东山嘴子撤退。他在未奉到命令之前,不能自由行动,只有就营房及已有的简单工事,作战斗准备。到十二时,接到旅长由城内来电话指示:“不抵抗,等候交涉。”此后即失去连络。他事后回忆,当时认为“等候”不等于“挨打”,敌人向他所在团营房进攻时,他决心还击。这时,荣臻电话指示他说:“那么,你就撤出营房,否则,你要负一切责任”,说完电话也告中断。正在准备撤退的时候,敌人步兵四百余,已向中国兵营第二营开始攻击,王铁汉立即下令还击,毙伤敌人四十余名。就在敌人攻击顿挫之际,忍痛撤出北大营,这是十九日凌晨五时。该团士兵伤亡十九人。次日,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公布“日军死伤一百二十余名”,乃是为了扩大事端的反宣传。
日本军阀忽略了东北的民间强悍的社会力量。事变后不久,东北各处便冒出多种抗日团体。松花江以北日军遇着的装备不足的马占山、丁超、李杜等几个旅的抵抗。接着组织义勇军较多的为吉林的王德林,他组织了抗日救国军,自任司令,孔宪荣为其副司合,在吉林打出旗帜,招兵买马,直属有十七个支队,武器除旧有短枪外,还夺得日人的野炮与轻重机枪,声势顿振……还有毕业于东北大学文学系的青年将领苗可秀,他本是一位学者,具有军事天才,毅然在东北拉起队伍,纵横驰骋,骠悍异常,屡予日军重创,直到1935年,日军辗转将其所部包围,苗可秀壮烈牺牲。
1936年起,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民间各个抗战部队、团体进行整合,诸如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等等,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成为共产党领导之下,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敌后进行了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战斗,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
长城抗战,中国健儿奋勇血战
1933年2月,日军向我热河及长城沿线进犯。九一八之后,七七全面抗战之前,这里已是最前线。蒋介石为全国激烈的抗战舆论所激,派出劲旅北上抗日。
参加长城抗战的精锐部队,由17军军长徐廷瑶统率,有第2师黄杰、第25师关麟征、第83师刘戡等部。
最先是25师,3月上旬抵达古北口外阵地,与在此地的东北军换防。3月9日师长关麟征和副师长杜聿明前往阵地,沿途见东北军车辆人员狼狈向南奔逃,道路壅塞不堪。接防一天后即开始大打。日军第3旅团和第八师团向中国军队发起全线进攻,整日都有日机临空投弹,战斗异常激烈,以致关麟征被击中负伤倒地,暂由杜聿明代理师长。随后日军加强重炮轰击,我军死伤惨重。但阵地屹立不动。12日由第2师替换25师,该师的作战训练较25师稍逊一筹,但他们一本爱国热忱,进入阵地后就和日军激战三昼夜,全师伤亡达四千以上,但也造成日军两千余人的伤亡。此后,日军在将近四十天的时间里,暂未发起大型作战。
到了这年的初夏,日军又和中国军队展开石匣血战,日军向我军疯狂进攻,日军采用空炮立体辅助,当日军飞机俯冲时,其炮兵即向我阵地排炮轰击,然后步兵跟在坦克车后面跟进,可怜中国军队,空军少,炮兵弱,坦克未见,只有依靠步枪、轻重机枪、追击炮,中国健儿,本着不怕死的精神,以血肉当长城,硬是和日军装备齐全的第八师团拼死血战。不久,《塘沽停战协定》(《何梅协定》的前身)签署,战事暂告一个段落。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