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央派到地方的工作人员,毛岸英总是按普通一兵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不表明身份,接受地方上的特殊照顾。工作中身穿着一件爸爸给他的肥大旧军装。群众和队员们对他的评价是:待人和气,憨厚朴实,处事谨慎。在准备去阳信时,陈云同志曾提出送他一支美国“派克”钢笔,他却说:“我一个普通工作人员,用这么好的钢笔太特殊了,还是不用吧。”
他留学苏联多年,俄语说得很流利,但在工作队时从没说过一句俄语。工作、学习、生活都和队友们打成一片。李桥区委书记孙玉山在与邓子恢警卫员的交谈中得知,杨永福就是毛岸英。因此,对他更加信任和尊重。在一次工作会议召开前,俩人又坐在了同一条板凳上。交谈中,当毛岸英问他对工作有什么看法时,孙玉山当即就运动中出现的偏离中央精神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会后,毛岸英及时向有关领导作了汇报,引起了上级的高度重视。不久,就下发了要进行重新整顿的通知。
1948年春,在中央工作团将要离开阳信之际。渤海区四地委副书记张辑五同志向毛岸英征求意见时说:“我们相处这么久,现在要分别了,有什么意见你就直来直去地提吧,我觉得这是最好的纪念。”在老张的再三催促下,毛岸英非常谦和而又策略地提出:“我觉得,作为领导你是个好统帅。但无论打仗也好,土改也好,指挥员也是战斗员,统帅也是士兵。”言外之意是建议他要与群众打成一片。
1948年5月,中央电令毛岸英调离阳信,回中央从事新的工作。当乡亲们得知杨同志要走的消息时,都纷纷前来与他道别。张大娘更是忙个不停,为他洗衣服、炒花生、爆米花、煮鸡蛋、包饺子、准备鞋袜等。晚上,大娘干脆将他的被子抱到自己的炕上说:“孩子,最后一个夜晚了,你就跟大娘住在一起吧。”全家人整夜未眠,长谈到天明。清晨,空中飘着绵绵细雨,张大娘早已将饭做好。吃过早饭,毛岸英背好背包和书包与张大娘告别。大娘眼含热泪,双手握住他的手说:“孩子,你看这天,咱不能明天再走吗?”毛岸英哽咽着说:“不行呀大娘,军区的车还在等着呢。”“那,你就走吧,路上小心,千万别摔着。”就这样,张大娘一家与乡亲们簇拥着他来到村头。毛岸英含泪告别张大娘和乡亲们。当汽车远远离去后,张大娘仍站在雨中,依依不舍地相送……
走后,毛岸英没有忘记张大娘一家和乡亲们。农历八月十五,正当家家户户欢度中秋之时,“毛泽东的儿子来信了”的一声大喊,引得众乡亲纷纷涌上街头。只见老村长张会山手里举着一封书信,人们簇拥着他来到房东张大娘家。拆开信封,从里面掉出一张黑白照片,大家仔细端详,正是乡亲们所熟悉的“杨同志”,简直就是瘦了一圈的毛主席。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