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苏州举行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上,23位专家学者联合炮轰“曹操墓认定存在造假行为”——这枚重磅炸弹,让曹操墓的真伪之争再掀风暴。新一轮的真伪激辩,不再仅限于史料、文物层面的对垒交锋,真正被质疑的是:我们的考古工作是否正在“变味”,背离科学、严谨、独立的学术精神。
自去年年底河南方面高调宣布西高穴大墓考古成果的结论性意见后,有关“曹操墓将给安阳带来4亿元经济效益”的说法便不胫而走。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一边是考古方坚称发掘工作和判定依据“真实规范”,另一边是当地政府争分夺秒地进行“激进式开发”。发掘工作尚未全部结束,便允许游客参观考古现场;短短3个月内,一座临时展馆在墓葬区拔地而起,并早早放出“初定票价60元”的消息……商业开发与考古发掘同步进行的“怪现象”,难免令人心生疑窦:发掘曹操墓究竟是“考古先行”还是“开发先行”。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考古成果的真实性势必要打上一个大大的折扣。
专家学者的质疑,并没有减缓当地政府打造“三国文化基地和旅游景区”的脚步,在西高穴村,冠以“曹操”之名的各类纪念品层出不穷,甚至连卖凉皮的摊贩也挂上了“曹操牌”。在这场热闹喧嚣的大戏中,国家文物局对于考古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参与炒作,推波助澜”的呼声显得异常微弱。
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之上。在曹操墓引发的激辩浪潮中,考古工作者如果为外力所驱使操控制造出又一个“周老虎”,才是最令人忧心之处。在曹操墓参选“十大考古发现”时投下反对票的考古专家徐苹芳说,考古成果的确认需要一个过程,“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真实性永远是第一位的。考古不是寻宝挖矿,如果因经济利益的驱使丢掉严谨独立的学术精神,“考古搭台、经济唱戏”的闹剧也就难以避免。
朱凯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