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郑”财富传奇:“打杂小子”十年成买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太古郑”财富传奇:“打杂小子”十年成买办

2010年08月23日 15:30 来源:城市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灶王上天”之日,而这一天恰好也是郑翼之的生日。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年代,广东香山的郑氏家族对这个“灶王上天”之日降生的孩子寄予了厚望,家族长辈都说他将来定有做大官发大财之命,于是郑翼之的父亲郑文瑞为他取名官辅,翼之是他的别名。

  自出生之日起,郑翼之似乎注定有“灶王”眷顾,但他并没有做官,反而进入商界聚敛财富,成为天津本地“广东帮”的代表人物之一。

  “打杂小子”十年成买办

  关于郑翼之与太古洋行的往事,主要来源于郑翼之孙子郑志璋的回忆。

  纵观历史上大实业家的成功经历,天上掉馅饼“一夜暴富”的故事并不是没有,但绝不是常态。而大多数的成功者一方面有着好运气,更因为他们多是勤奋上进的人。在郑翼之的成功故事里,我们又一次验证了“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郑翼之的家乡雍陌墟村地处澳门北边,村子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划入澳门界内,当地人几百年来生活在葡萄牙殖民地一侧,渐渐形成了以充当买办求取富贵的地方风气。郑翼之的家庭在当地是富农,家中有私塾,他幼时汉学基础扎实,为了实现“大富大贵”,16岁时随长兄到上海,进入太古洋行账房做练习生。

  想当年进入洋行做实习生就如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进入“外资企业做初级文员”一样,虽然有很多年轻的中国人得到了这样的机会,但在机会面前如何把握,则要看每个人的悟性和机缘。郑翼之此时对英语一窍不通,但恰巧太古洋行英国总经理很喜欢郑翼之,认为他是可造之材,在日常工作之余特意培养他学习英语。郑翼之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学习,没有几年的工夫,英语水平大幅提高,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表达,都在同期学徒众人之上。这样一来,英国总经理更是对郑翼之赞赏有加。

  1881年,上海太古洋行决定在天津设立分行,20岁的郑翼之随同北上,参与筹备。最初天津太古洋行的中方买办名叫黄国祥,但黄买办不理业务,只顾消遣,所有生意全交给年轻的郑翼之打理。这时候的郑翼之因为年纪轻,级别低,虽然每天辛苦工作,却只能拿很低的薪水。成大事的人,总是善于在逆境中寻找机会,也许此时的郑翼之已经心怀大志,故意磨练自己,所以他毫无怨言,在这个“打杂小子”的位置上忙碌了将近五个春秋。

  不久,天津太古洋行除航运方面在总行统筹运营下顺利开展外,香港太古糖坊出产的洋糖也大量来津,轮运与食糖是太古洋行两大基本业务,所有对华人的联络与业务的开展,全落在郑翼之一人身上。郑翼之在天津忙碌,上海方面的英国总经理并没有忘记这个他一手栽培的实习生。1886年,天津太古洋行的经营已经稳固,并且在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盖起了一座太古洋行办公大楼。从这一年起,郑翼之被正式任命为太古洋行买办。“太古郑”在津门的财富帝国,缓缓崛起了。

  “太古糖”的巨大甜头

  十九世纪初中国的糖业,太古洋行处于第一位。早在1882年太古洋行就集资20万英镑在香港设立太古糖坊,将爪哇所产粗糖精制成砂糖、方糖等各品种的食糖行销中国。太古洋行在香港利用廉价劳动力生产糖又自己承担推销,在生产、贩卖两个阶段的剥削都有很大利润,因此太古洋行一在天津销售食糖,立刻将其他洋行的食糖生意压下去,形成独霸市场的局面。最初太古独霸中国市场的白糖运销,后来怡和洋行又将方糖的经销权放弃,于是中国北方的洋糖进口业务,全部落在太古洋行手中。

  这个北方的食糖网络就是郑翼之一手建立起来的。仅天津一地,太古洋行拥有固定的代理店八家,另有销售站64处。郑翼之指导各代销店和分销处再加大力度向农村渗透,多年之后,城市乡村和内地的食糖市场就逐步地变成太古洋糖的倾销世界。

  郑翼之当上买办之后,由于他个人倾心出力,太古总行又大力支持,天津太古洋行业务迅速发展。郑翼之累积的利润和佣金所得非常丰厚,仅次于怡和洋行买办梁炎卿。1921年郑翼之病故,买办一职由其长子郑宗荫继任。1925年郑宗荫辞职,又由郑翼之第三子郑慈荫接任。但郑氏兄弟在业务上替英国人办事,已经远不及郑翼之开创时的兢兢业业。1931年太古洋行利用伦敦总行查账的机会,取消了买办制,“太古郑”的买办生涯仅持续了将近45年。

  买办之家的瞠目财富

  郑州道的这处房产,虽为郑翼之名下,但实际是郑翼之儿子居住的。在郑氏父子两代人充当太古洋行买办的过程中,郑氏父子积累了令人瞠目的巨额财富。据给郑家收房租的陈风藻估计,郑翼之本人自从当上太古洋行买办到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去世的35年间,郑家的财产约有1000万元。

  郑发迹后,主要投资于中外股票及房地产。在天津英租界内外和上海等处买进多处地皮,置有湖北路、大沽路等处大片住宅。1901年后,天津城城墙被八国联军强行拆除,郑翼之与梁炎卿用拆城大砖,建盖新华路大宅。此外,他在上海创办了益顺盛报关行。并开设有开平煤栈及山海关锦州煤栈等。

  郑翼之很早就有投资意识,在房地产的经营上仅英租界房租一项随着地价的自然增值,每年即达五六万元。这笔钱他随时存入银号生利息,很少动用。郑翼之在积累财富上别有心思,精打细算可谓煞费苦心。郑翼之收房租非常有“特色”:按阴历计算。原来,阴历每五年有两个闰月,每值闰年是13个月,而阳历则永远是12个月,按照阴历收租每隔五年就可以多收两个月的房租。

  与郑观应是亲兄弟

  郑翼之当上太古洋行买办,除了他的个人努力,在其背后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推手”,那就是近代启蒙思想家郑观应。

  河西区政协文史委张绍祖告诉记者,从广东香山郑氏家族的成员关系来看,郑观应与郑翼之是年龄相差了20岁的亲兄弟,而当年带郑翼之赴上海闯荡的兄长,便是郑观应。

  郑观应兄弟九人,他和哥哥郑思齐、弟弟郑思贤三兄弟系同母陈氏所出,其余的六个弟兄是继母所出。因哥哥郑思齐出嗣伯父,郑观应所以是郑翼之的大哥。而研究者认为,郑翼之能出任太古洋行买办,与他这位同父异母兄长的悉心安排是分不开的。

  郑观应在天津有一处著名房产——北海楼。北海楼紧邻北马路,建于1912年,是天津最早的综合性购物娱乐场所。北海楼的经营收入全部由郑翼之负责打理,足见郑观应对五弟的信任。

  郑州道35号

  郑氏旧居

  特点:其旧宅为2层的砖木结构,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欧洲中世纪古典风格。水泥横断块墙面,一楼为高台阶,敞开式门廊两对罗马柱。二楼有大阳台,房檐为牛角支撑,红瓦顶开双老虎窗。整座楼坐西朝东,楼北侧有拜占庭式的八角雕楼,双层翘檐,造型优美,内装修豪华,主楼后有一幢2层小楼,其造型与装修逊于主楼。

  郑翼之

  (1861—1921),原名官辅,俗称“太古郑”,是天津四大买办之一。从小勤学好问。16岁时随其长兄到上海,进入英商太古洋行账房作练习生。1881年,上海太古洋行决定在天津设立分行,郑翼之随同北上,参与筹备。1886年,经举荐继任太古洋行天津分行买办。郑翼之善于经营,聚敛了大量财富,系天津广东帮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去世后,其两个儿子先后继任买办,直至1931年。

  专家支持 金彭育

  撰文 本报记者 马樱健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