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集结号》中的九连官兵,用一场“亡47人、生还1人”的顽强阻击,深深震撼了人们心灵。而在济南军区“叶挺独立团”四连连史馆里,记载着这样一场被官兵称作“比《集结号》更惨烈”的战斗——血战刘老庄。
1943年春,日本侵略军向我苏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扫荡。3月18日,作为侵华日军主力之一,第65师团3000余人携带100多门火炮,杀气腾腾地向淮阴城北刘老庄扑来。
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指战员奉命阻击日寇,掩护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驻地群众安全转移。从拂晓到黄昏,连长白思才和指导员李云鹏带领全连官兵浴血奋战,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毙伤日伪军上百人。之后,身负重伤的白思才、李云鹏组织全连所余的20多人,掩埋好烈士遗体,烧毁地图文件,砸坏多余枪支,端起刺刀扑向敌群。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
连史馆里,记录了当年最后一位烈士在一息尚存时道出的故事——在激烈的战斗间隙,连队曾开会形成决议,为圆满完成掩护任务,放弃突围求生的机会,血战到底。从此,“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成为“刘老庄连”的连魂。
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这是朱德总司令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对他们的崇高评价。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也曾撰文表彰:“烈士们殉国牺牲之忠勇精神,固可以垂式范而励来兹。”
为继承烈士遗志,新四军第七旅旅部决定重建四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当地人民群众满怀悲痛为烈士举行了公葬,修建了“新四军抗战八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还挑选出最优秀的子弟补入该连。
从此,“刘老庄连”与刘老庄人的血肉亲情一直延续到今天,一代代四连官兵高举着“刘老庄连”的旗帜继往开来。
“刘老庄连”去年入伍的列兵陈志翔就来自刘老庄。“‘刘老庄连’是咱刘老庄人的另一个家。”这是父亲写在陈志翔日记本上的赠言。从小,他和同学们无数次前往烈士陵园祭拜,到“刘老庄连”当兵的愿望,早已在他心中生了根。
近年来,每年都有刘老庄的青年报名入伍来到“刘老庄连”。陈志翔告诉记者,去年征兵时节,数百名青年在乡武装部门口排成长队,许多人提出“定向”要求:“我想到‘刘老庄连’当兵!”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陈志翔成了他们之中的幸运儿。
他还记得村里一直流传的故事,村支书刘兆荣当年打扫战场看到,一位战士倒在阵地上,嘴巴里还咬着敌人的耳朵;还有一位战士与日军同归于尽,尸体双双被烧焦,难以掰开,乡亲们只好埋在一起。
英雄逝去,精神不死。四连指导员贾永辉介绍,2000年以来,他们先后出色完成了“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演、汶川抗震救灾等重大任务,7次被上级表彰为先进连队,连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本报特约记者 李光辉
![]()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