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的成功申遗,为国内“遗产热”也注入了“激素”。根据住建部的统计,目前中国有包括杭州西湖在内的35个项目正式备选申遗。“中国丹霞”六地共为申遗花费十几亿元,而专家认为这在国内申遗史上花费算比较少的。也就是说,十几亿元申遗,值!(8月11日《广州日报》)
可以想象丹霞申遗的镜头:华丽的申遗大会,为“中国丹霞”投票时,会场上一阵骚动,执行主席当即一锤定音——通过。专家在讲述时,还会引用些许带感情的词汇:“难得的一致”、“一边倒”、“眼泪”等。这壮观的场景,也让我们隐隐约约感觉到,申遗花十几亿元,值得!
震撼归震撼,申遗中的经济账还是要算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成为各地争相申遗的动力,虽然在申遗中,需要建基础设施、搬迁“不协调”的村庄、建各种配套设施、开各种研讨会等,大大小小要花费十几亿元,据专家称这在国内还是较低的。但在之后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平遥古城,申遗成功后,旅游门票收入从125万元猛增到750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从1250万元增到6.7亿元。从这点看,十几亿元申遗也很划算。
既然申遗是自家的事,老百姓在申遗中扮演什么角色呢?为了配合景区的美景,百姓协助搬迁自己的不协调房屋,建基础设施,百姓出力相助(当然给工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大量税款,为地方政府申遗提供了经济基础,十几亿元就是从百姓兜里掏出来的。
有人会发现,老百姓在整个申遗经济中,所扮演的只是“拿钱”的角色。申遗费用是自己掏的,结果连看自家门口的景物都要花钱。路宽了,人多了,领导的车也开快了,自己还是骑着自行车。
有人质疑国内景区的高票价,尤其是寺庙景区。总结一下就是:这些景点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或是上天赐予的,怎么现在成了某个团体的“取款机”?
也确实是这样,正如专家所言,申遗是自然和文化保护意识的觉醒,是国家荣誉和国家利益的觉醒。申遗是为保护,而保护不等于赚钱。而单纯为了赚钱的申遗,老百姓会说:不值! ■李宁(大学生)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