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活力与公益性兼顾 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
芜湖艺术剧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4家“无戏可演”“无人可用”的老剧团,2006年整合成立有限公司后,当年就完成演出105场,总收入79万元,实现了演出场次和收入“翻两番”的突破。此后几年,该剧院演出场次和收入连续“飙升”,2009年,该院创下了演出场次213场的历史记录,收入攀升到234万元,年均演出场次较改制前增加了近4倍,职工收入增加近2倍。
“一方面是转企改制、轻装上阵,以市场为导向激发院团活力,进行文艺创作、生产和营销;另一方面也兼顾公益,以政府采购的方式,送文艺下乡、进社区演出,承担社会责任。事实证明,这种体制符合发展规律,给院团、公众都带来实惠。”芜湖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承宪如是说。
在芜湖,院团改革之后的公益演出并没减少,相反,在财政安排的文化事业发展经费支持下,芜湖市民免费看演出、看电影的场次和渠道更多了,改造后的图书馆、文化馆也越来越成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安徽通过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截至目前,芜湖、马鞍山等市已经全面完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三项制度”改革,建立了新的工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推进,至去年底,全省27473个“盲村”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700多个,农家书屋9105个;71家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级服务点28000多个,初步实现了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的目标。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攻坚战。”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臧世凯深有感触地说,“实践表明,党委、政府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可喜的是,到今年6月底,安徽已经提前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为这幅尚未完结的锦绣画卷再添上了一笔浓墨重彩。(记者熊润频)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