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的“义气”——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郭德纲的“义气”

2010年08月09日 14:34 来源:天津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郭德纲弟子打记者的事件,其引起的连锁反应,或许是郭德纲本人也绝没想到的。从心里说,在下本不想就此事发表什么议论。一来,事件本身早已炒得昏天黑地,我再多说也无甚意思;二来呢,我基本上是个“纲”盲,即便是“听没听郭德纲”成了问候语的前几年,我也常是那种尴尬的角色。不是我不想愉悦自己的身心,而是我觉得如今的相声,早已失却了语言的魅力,“幽默”得实在有些浅薄。

  关于近些年相声发展的迟滞或曰后退,我也与一些业内人士探讨过,说啥的都有,但基本上都属浮在表层,而根本的问题,却很少有人触及,因为它就像个火药桶,弄不好要把自己炸死的。那么,什么才是制约这门艺术前行的瓶颈呢?我认为就是那种一直遗留下来的师徒制和江湖气。众所周知,相声艺人以前多以撂地为生,且文化水平都不是太高,若想吃这碗饭,只能拜师学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而为了生存,相互有个照应,艺人与艺人之间,艺人与其他行业之间,总会发生这样与那样的联系。这在当年,是无可指责的,反而,师父与徒弟亲如父子的关系,可以说在相声的传承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今,时代早已发生了巨变,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然相声界仍在延续紧密的师徒承继,就显出了诸多弊端。我从不否认,学相声的初始阶段,是要跟师父练嘴皮子和舞台经验的,但过了这一时期,就应该博采众长,摒弃门户之见,在传统的基础上力求创新,这才是整个相声的出路。因为就算是一代大家,其思想和艺术视野也毕竟是有局限的,过分地强化师承,只能给相声的发展带来障碍。况且,现在留存下来的好多传统段子,已成为公共资源,连业余爱好者都说得很带劲儿,所谓的“独门”究竟又有多大意义?

  郭德纲以另类的形象出现在相声界,确也曾给人带来一股清新之气。遗憾的是,他还是没有另类到底,更没有摆脱收徒的羁绊,且在徒儿犯错的时候,“义”字当先,比谁都“护犊子”,乃至引起公愤,连遭“组合拳”。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事件发生后,起码相声界的许多大腕都保持了沉默,唯有常宝华对其提出了劝诫。我想,在这一点上,常宝华先生超越了许多世俗的东西,是值得尊重的。

  作者:周凡恺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