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丹霞山将扩大开放区域
目前未计划调整票价,但100平方公里无人区不会开放
中国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广东丹霞山被批准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景区是否像国内大多数其他世遗景区一样,借知名度增加提高票价?丹霞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对此表态:目前尚未有调整门票的计划。
该负责人表示,景区门票近期没有变动的计划。景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应该用一个合理的价格让更多的国人能欣赏感受到它,所以暂时没有提价的计划。
申遗成功后,景区如何兼顾旅游开发与保护问题?该负责人称,成为世界遗产后,丹霞山保护和管理的难度将加大。对于丹霞山的保护,此前广东省政府制定了《广东省丹霞山保护管理规定》,丹霞山制定了《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日后将严格按照规划中的游客容量经营,并将完善基础设置,方便游客。
目前丹霞山开放的区域只有长老峰、阳元山等20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该负责人表示,景区计划日后逐步完善步道等基础设施,将山头开放到5-8个,可增大游客容量,避免游客集中在部分区域。
不过他同时强调,不论如何开放,丹霞山长老峰东南方向100平方公里左右的无人核心特级综合保护区不会列入开放区域内。区域内有金龟岩地质地貌遗迹、自然生态核心保护区、大石山地质地貌核心保护区的部分区域,将控制不上任何服务设施。虽然不向游客开放,但游客可以在附近的山头看到区域内的美景。
地方政府投入巨资申遗,申遗一成功景点就涨价
中国景区为何热衷“申遗”
“申遗热”正席卷国内各地。昨日,“中国丹霞”和“天地之中”两个项目刚刚入选“世遗”名录,已有消息称,杭州西湖、厦门鼓浪屿、天山天池等地已经在为下一轮申遗做准备了,此次杭州还派出一支人马前往巴西利亚,现场观摩取经。“申遗”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各地“申遗”是为了保护文化、自然遗产,还是另有他意?
“申遗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保护!”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认为,申遗的过程其实是对公众科普的过程,同时,也提高景区知名度,但“世遗”这块招牌对景区更多是一种制约,过去地方政府、旅游开发中一些不合理、急功近利的做法要得到遏制。
进入“世遗”目录是否可以得到联合国相关的拨款支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葛剑雄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指出,事实上,如果不是濒危遗产,联合国并不会给一分钱拨款,就算是在国家层面给予的经费也是非常有限的。
葛剑雄认为,遗产保护并不是一时之事,一旦成为世界遗产意味着将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但根据以往的经验,申遗成功之后的景区门票涨价却是不争的事实。
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门票价格上调幅度从40%至300%不等。包括苏州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九寨沟、黄山、武当山在内的许多景点门票价格,也都是在成为“世遗”后大幅提高的。
对于门票涨价的原因,景区的说法一般是“控制人流量”,因为申遗后景区知名度提高,参观的游客多了,自然要通过票价来调节。
但业内人士更倾向于这样的看法:一方面,当初为了申遗,地方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需要有所回报;其二,成为“世遗”后,需要更细致地保护,保护就需要钱,就得从门票里拿。
据统计,河南安阳殷墟申遗投入2.3亿元,走了5年的路终于上榜;“开平碉楼与村落”花了1.36亿元,准备了6年;山西五台山从提出申遗到最后成功花费了5年,光景区整治搬迁等费用就花了8亿元。此外,四川申遗走了8年,华山则走了17年。在申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地方政府进行社会动员,其中包括建设、环保、林业等部门。
“中国丹霞” 17年申遗历程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将丹霞山申报世界遗产的专家,1993年11月27日,在第一届全国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上,彭华第一次正式提出“关于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被作为大会文件通过。但因为种种原因,丹霞山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一直未能进入政府决策。
17年后,彭华以专家组组长的身份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丹霞”申遗成功的过程。
2006年7月,第十届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上,湖南崀山提出全国丹霞地貌联合申遗的建议,得到各景区积极响应,年底正式启动。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直接领导下,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担了六省的牵头和联络工作。
确定多个景区联合申遗后,2007年、2008年,韶关市、广东省先后成立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领导小组,在市财政中支持丹霞山申遗融资。
有关人士认为,申遗耗费时间长、财力精力大,却没有立杆见影的效果,这可能是政府当年未支持丹霞山申遗的原因之一。
也有人士指出,实际上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上世纪90年代初,人们认为,申遗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成功之后却并不能得到任何国际资金的支持,因此并不热衷。但眼看着张家界、黄山等地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后,知名度大幅提升,游客倍增,世遗俨然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于是各地又一拥而上,为了申遗挤得头破血流。
2009年1月,中国丹霞项目经过中外专家论证,在全国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政府世界自然遗产2010年提名项目提交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随后,各提名地在《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指导下,大力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冲刺世界自然遗产。
南都记者熊薇 刘黎霞 魏凯 实习生 陈新澜 曾一宁 通讯员 侯荣丰 陈昉 谭春婷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