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田莉通过关系,弄到了7月12日晚举行的《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礼的3张门票,带着先生和女儿一同去看了。田莉的先生也是大地震幸存者,他家一共走了8口人。但是当电影结束的时候,田莉愣在了座位上,“这就结束了?我还没哭出来呢!”电影最终留给观众一个温暖阳光的结尾,许多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也在追求他们的幸福生活,天灾会剥夺很多东西,但不会夺走追寻幸福的权利。
“唐山人没有那么记仇”
电影里,田莉看到徐帆饰演的李元妮在地震中猛然失去丈夫和女儿(当时她以为女儿已死——记者注)后,失声痛哭,哭得震天动地,让人心碎。不过这哭声未必真实地发生在震后不久的唐山。
当时20岁的田莉是震后才回到唐山的。1976年7月27日傍晚,在得到大姨癌症转移的检查报告之后,田莉和妹妹颇为沉重地踏上了从唐山开往秦皇岛的火车,预备在舅舅家里开始计划中的度假。仅仅几个小时之后,她的家便不复存在,住在医院里的大姨也在地震中遇难。
田莉赶回唐山的时候,受了伤的父亲,正看着家的废墟出了神。此时严重受伤的母亲和大哥已经被转往异地治疗,知道他们还活着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田莉看到老家门口的那条小路血流成河,这血的河载着研究历史出身的父亲那些书籍的残页,一直流到很远。
但是,没有哭声。只有处于痴痴状态的活下来的人。幸存者被这突如其来的天灾完全打蒙了。那时几乎每家都有遇难者,田莉所在大院的15户人家,死了人的就有13户。在这种普遍的情况下,死了人便成了那几天生活的一种常态。“你家走了几个?”人们见了面总是淡淡地互问着。在极端的刺激下,幸存者的情绪出现了异常,人们已经搞不清楚哪个是正常哪个不正常。
哭出来是在半个月之后了。田莉说,缓过神来的幸存者猛然发现,他们这么多亲人都没有了,只留下了孤零零的几个人,他们不知道将来该怎么过,真恨不得也一走了之。幸存者异常孤独,所以那会儿时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没了丈夫的女子要盖简易房了,这时就会有一个没了妻子的不知名的男人来帮忙,等房子盖好后,两个人便生活在了一起。也因此,1978年和1979年时唐山有了一个生育高峰。
伤痛和他们一起苍老?
电影里,张静初演的女儿方登很长时间对母亲“救儿子”的话耿耿于怀,而这个矛盾其实也成了电影的核心。但是田莉说,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绝对不会这么记仇的,每个活着的人都会觉得活着就是一种幸运,他们心怀感恩,根本没有人会去计较因何而活,或因何而差点死掉。就像她作为一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对现在可以做的任何事情,都心存感激。当然,这也造就了唐山人除了坚强之外的另一个新性格,就是特别想得开。田莉说,因为工业发达,唐山有钱的人很多,但是他们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有再多的钱,也要想方设法地花掉。对于每月拿1000多元的工薪阶层来说,3个月他们一定要花掉2000元才觉得放心,只存1000元。所以唐山人外出旅游成风。
田莉有时重返旧地,却发现过去老屋的所在竖起了供电局的铁架,过去充满人情味的街道,盖起了五金市场。而且这已经是数次推倒重建之后的结果。每重建一次,田莉都觉得与童年又远了一步。她努力地回忆着那些情景,想得头都痛了,她这才绝望地发现,有点抓不住过去了。
但是尽管如此,像很多唐山人那样,田莉很少向1981年出生的女儿提及过去,那是不想让孩子蒙上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在今日唐山,很多 “80后”对大地震的印象已不那么深刻。而当年对地震有直接记忆的最年轻的幸存者,也大多年过半百。在这批人走了之后,谁还能保留记忆?冯小刚的这部电影或许可以在这方面起到一点作用。
阴影下继续追求幸福
电影中的方登在地震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都不肯开口说话,笑容也从她稚嫩的脸上消失了,有的学者指出这是很多经历过地震的人常患的“地震后遗症”。45岁的陈女士11岁时在唐山地震中失去了双亲成为孤儿。陈女士坦言自己地震后也留下了“后遗症”,对于地震的消息总会表现得极为敏感。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我是连着一个星期都没睡好。我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家人们怕勾起我从前的回忆,都把电视给锁起来不让我看。不过我实在是关心啊,只能自己偷偷摸摸地看,就算没条件也要看。
陈女士自认是一辈子也无法走出那段阴影了,“伤害和阴影是伴我终生的”。“失去亲人的痛苦也许小的时候不太懂,不过等到长大之后,体会了人生苍凉和世态冷暖之后,等到上了高中大学有了工作成就之后,想到自己都没有家可以回,在春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之类节日的时候就会特别孤单。”无法体会到家庭温暖和天伦之乐是陈女士毕生的遗憾,但她说,在唐山还是有许多因地震失去家庭的人在努力追寻自己的幸福,“地震后有很多再婚家庭,她们现在过得也特别好。”
孩子们的幸福,没有阴影
《唐山大地震》中,徐帆饰演的母亲至死都不愿离开唐山一步,甚至也不愿意重新寻觅一份自己的幸福。同她比起来陈女士无疑是幸运的。陈女士2000年的时候从唐山来到上海,谈及在上海的生活,她自认为非常幸福,而她之所以选择离开唐山,是因为不愿意再“睹物思人”,勾起从前伤心的回忆。她感叹:“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历过唐山地震的王先生和老伴也已随女儿从唐山搬到上海定居,而自己的儿子还依然留在唐山当老师教书育人。已是儿孙满堂的“新上海人 ”王先生谈起唐山依然饱含着无限的感情,并形容这种感情是“故土难离”,“我对唐山还是眷恋不舍啊,现在基本每年都得回去一趟,看看自己的老家。还是唐山好,有感情。”经历过大地震后的唐山人迅速展开了重建,而据王先生透露,他自己身边并没有出现很多像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描绘的那样背井离乡离开唐山发展的例子。问起如今王先生心中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直言:“只要孩子们生活幸福就好了,希望他们可以走出地震的阴影。”
记者 郦亮 林艳雯 实习生 耿耀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