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原生态戏剧样式做成文化新亮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把原生态戏剧样式做成文化新亮点

2010年07月21日 11:29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把原生态戏剧样式做成文化新亮点

  ——从观看赫章撮泰吉小品想到的

  “原生态”已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借用它来概括贵州地方戏的种类,也并非准确恰当。这里所说的“原生态小品”,主要是指尚未形成程式化的布依戏小品、侗戏小品、傩戏小品、地戏小品、阳戏小品、撮泰吉小品等民间戏剧。这些类型小品共性就是有着很强地域特色的民族特性,是贵州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结合本民族文化精髓创造的一种艺术形态,深受本民族的喜爱,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如侗戏形成时期是清代末叶,形成地点是贵州的黔东南,主要流传于黎、从、榕三县和湖南黔阳、广西三江等地;地戏形成时期是明代,形成地点是贵州的安顺地区,主要流传于安顺、平坝、惠水和贵阳;布依戏形成时期是清代末叶、形成地点是贵州的兴义、安龙、册享、望谟等盘江流域布依族居住地区;贵州梆子形成时期是清代末叶、曾流传在贵阳、平坝、黔西等地,现已基本失传;贵州花灯形成时期是清代末叶,主要有灯夹戏、台灯、高台灯,流传于贵州的西部、北部及思南、印江、独山等地;天柱阳戏形成时期是清末,形成地点是贵州的天柱,主要流传在天柱、锦屏、黎平等地;文琴戏形成地点是贵州的黔西,主要流传在贵阳、遵义、毕节等地。从这些戏剧种类的形成时期和形成地点可以看出,贵州的地方戏曲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背景的。

  撮泰吉是流传在彝族地区的一种古老的艺术形态。“撮泰吉”是彝语:“撮”是“人”,“泰”是“变化”,“吉”是“玩耍、游戏、舞”,既“人演变玩耍的戏”。我们现在还能在贵州威宁、赫章等地的彝族居住区,看得到这种古朴、原貌的“撮泰吉”表演。有学者认为:“撮泰吉”最显著的特性是“完成了傩祭向傩戏艺术的初步过渡,是傩戏的雏形。”因此“撮泰吉”不仅是一种神秘的祭祀仪式,更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曹禺先生语)。在这次多彩贵州小品大赛毕节地区选拔赛中,我们看到的“撮泰吉小品”,就很好地给我们展示了“撮泰吉”艺术特性和原始风貌,为我们认识“撮泰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范例。如果说“撮泰吉”是“人演变玩耍的戏”,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表演”就是“撮泰吉”不可代替的艺术特征,“撮泰吉”就是通过“人的表演”,表现了“驯牛、犁地、撒种”等充满神秘感的劳作生活,同时,也给我们传达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可以说,多彩贵州小品大赛的原生态小品,是值得期待的一个亮点。我省的原生态小品,不仅仅只是为了体现贵州元素,表现贵州样式,我们还应该通过多彩贵州的艺术平台,把贵州的原生态的戏剧样式,介绍给全国的电视观众,做成贵州文化的新亮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原生态的戏剧小品,在借用、保存传统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要有创新和发展,要敢于推陈出新。继承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发展就要有新的观念和新的意识。要观众接受,首先要让观众看得懂;要观众喜欢,就必须让观众感受到这种戏剧样式的独特魅力。如果我们能够把原生态的民间戏剧,通过多彩贵州小品大赛,发展成为一种戏剧样式的雏形,让观众认同和接受,就是对贵州戏剧的重大贡献。

  我们期待着。

  作者: 马军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