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首次“非遗”大普查结束 转入全面保护阶段
昨日,记者从福建省文化厅获悉,我省史上首次非遗大普查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做相关数据分类整理。泰宁上青乡的《七仙桥》、宁化县的祁剧等非遗项目,均是这次普查的新发现。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副主任陈哲表示,“非遗普查等于是摸清福建非物质文化的家底,作为基础性工作,将为我省下一步摸索、探讨非遗保护新模式提供依据。”
摸查“家底”有喜亦有忧
此次普查涵盖了全省九设区市,调查项目包括17个门类总计193572个项目,几乎涉及全省所有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数据显示,我省民间文学、人生礼仪、岁时节令、民间信俗等项目资源最为丰富,曲艺、杂技类资源则较稀缺。
另外,目前我省已建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省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表示,无论是从非遗资源丰富性,还是入选各级非遗名录的数量上看,我省都位居全国前列。
尽管如此,普查仍发现,全省不少非遗项目仍处于濒危状况,需立即进行抢救性保护。在普查的75228名非遗传承人(老艺人)中,不少都已经年龄偏大,许多技艺是后继无人,传承堪忧。
为地方软实力 建设提供条件
据介绍,我省非遗保护将从阶段性的普查转入常规性的全面保护。按照规划,文化部门将对普查项目进行分类保护。
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副主任陈哲表示,非遗普查是非遗保护最基础性的工作,将为地方软实力的建设、相关产业的升级提供条件。他举例说,目前浙江瑞安的木活字印刷术正以“中国木活字印刷术”名义申报世界非遗,浙江在木活字印刷的市场开发方面,也进行了一定尝试。而我省宁化、光泽木活字印刷术虽说也历史悠久,保存完好,但直到最近才被人们所发现、认知,无论在保护还是开发利用上,我们都比人家落后。“通过非遗普查,自家好的东西不会继续被埋没了!”
(本网记者 练仁福)
参与互动(0) | 【编辑:张中江】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