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肃:曾受毛主席接见 爱玩游戏练成“老顽童”(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阎肃:曾受毛主席接见 爱玩游戏练成“老顽童”(2)

2010年07月19日 14:01 来源:中央电视台《面对面》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离开教会学校 阎肃如何走进革命的洪流

  阎肃:完了以后念书念到后来就参加闹学潮了,闹学运了。

  记者:你怎么会去参加呢?

  阎肃:你不跟着走,你简直就是耻辱,你太不是人了,你必须跟着去。

  原本要实业救国 为何后来又走上艺术道路

  记者:您想办什么厂?

  阎肃:开始想纺织厂,后来想的是兵工厂那样的,做重工业。而且想当厂长。

  记者:那后来是中途?

  阎肃:开始先办了一个大专大中学校的暑期学员班,我是文艺部的副部长。

  解说:

  和平年代中成长起来的人们很难想像战争时期的生活。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战争是残酷的,而生活还要继续。脱离了教会学校的阎肃考上了重庆南开中学。

  记者:那时候一个中学生生活是什么样?

  阎肃:反正就是如饥似渴地爱读书,因为没地儿可去,走哪儿都要钱,你也没钱,我这一辈子赶上国民党那几次币制改革,我全赶上了。眼看着家里面的钱毛了,当你有很多很多钱的时候,忽然一夜之间这个钱作废了,法币变成官金了,官金变成金圆券,金圆券变成银元券。我记得我印象太深了,就是买盒火柴得背一口袋,那个钱,都不数,称称分量就折了。你可以拼命地挣钱,挣完了钱,这个钱忽然之间就不是钱了,就是一堆废纸,满街都是告地状的。

  记者:告地状?

  阎肃:告地状就是那个纸上写着,本人东吴大学毕业的,学什么什么的,现在没饭吃,流落街头。

  阎肃:满街都是,完了伤兵横行打人,完了以后念书念到后来就参加闹学潮了,就闹学运了。

  记者:你怎么会去参加呢?

  阎肃:一个时代,一个大的洪流裹胁着你,你不得不去投身其中。一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就哭。虽然我并不是东北人,但是我觉得,一个中国人都有那种国破家亡那种流浪(的感觉),一唱这歌就哭。另外当时也确实唱过《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确实唱过《我们都是神枪手》,确实唱过,就是像黄自先生的《抗敌歌》,《旗正飘飘》,歌颂八百壮士,咱们的《太行山上》,都唱过。

  (重庆抗日文艺演出资料)

  解说:

  阎肃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上个世纪40年代重庆的社会文化生活图景。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集中了从沦陷区逃亡来的各界人士,尤其是左翼文化人士,他们宣传爱国抗日的进步文化,对于像阎肃这样的青年学生来说有着强烈的鼓舞作用。

  阎肃:你不跟着走,你简直就是耻辱,你太不是人了就感到。你就必须跟着去,你忽然之间你就觉得,时代和国家,和民族,怎么和你自己连得那么紧了。

  (电影《报童》片段。)

  解说:

  而另一方面,重庆的文艺舞台上仍然上演着当时美国好莱坞的大片,电台里播放着流行歌曲,作为追逐时尚又喜欢艺术的年轻人,阎肃和同学们自然也都非常喜欢。

  阎肃:恨今朝相逢已太迟,匆匆又别离,水流悠回,花落如雨,无限惜别依,白石为盟,明月为证,我心早相许,今后天涯愿长相依,爱心永不移。听过这词儿没有?这是那个《友谊地久天长》填的词,这个词儿多好啊,这太漂亮了。这个才是真正这首歌的内涵。

  阎肃:比方说那时候像什么,《卡萨布兰卡》啦,《魂断蓝桥》啦,《六宫粉黛》啦,很多很多美国片,接触音乐是许多许多的靡靡之音。周璇的了,白光的了,吴莺音的了。我也会唱很多,青年学生必然会接触这些。其实邓丽君好多歌,就是那时候的歌。

  阎肃:对对对,突然之间你一下子接触到一个,雄鸡,雄鸡,高呀么高声(唱)。哎呀,没听过吧,就是说太神了,怎么还有这样的音乐,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了。完了再加上许多进步的党的文艺工作者写的歌,比方说,山那边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什么什么,大家努力来耕作呀,万担谷子堆满仓,大鲤鱼呀。他没说什么,他就说山那边好得很。山那边谁都懂,说的是延安。

  阎肃:说是共产党的解放军,但是他说的是山那边。山那边。

  解说:

  阎肃经历了太多年轻人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历史事件。日本投降,国共重庆谈判,内战等等等等,但那时他并不知道这些将为他未来从事创作提供充足的养料。在瞬息万变的现实世界,他循着时代的潮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重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和各种文艺活动中。

  阎肃:反饥饿,反内战。然后有时候也挨打,特务打我们,特务抓我们进步的老师,抓进步的学生,那时候我记得我们学校,进步学生占绝大绝大多数,因此特务来还真是有点怵,你总不能把所有学生都打了吧,他有这么一个群体的力量。

  解说:

  从这些平静的话语中我们还能感受到阎肃那一代青年人对于国家一腔热血的激情。除了参加革命活动,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书籍,深受欧洲、美洲等文学的滋养,尤其是戏剧,有些剧本他甚至能够背下来。

  解说:

  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阎肃终于迎来了曾经向往的山那边的生活。他转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断了学业,专门从事一直喜爱的文艺活动。阎肃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活不会欺骗你,每一段经历都会是一种财富。他丰富的生活经历让他在文艺宣传中如鱼得水,很快,1953年,他作为业务骨干调入了西南军区文工团,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军人。也就是从这时候起,他把自己的名字从阎志扬改成了阎肃。

  阎肃:说我不严肃,我一生气,参加革命了嘛,改个名叫阎肃,可是后来好像不知怎么的,好像效果不大。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