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改经典是侮辱年轻人
十年前掀起翻拍经典潮 从流行“戏说”到流行创新
随着四大名著的相继翻拍,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比如新版《红楼梦》中“黛玉裸死”的争议,新版《三国》中“文白夹杂”的争议,新版《西游记》中“八戒造型”的争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争议无疑不是因为翻拍时对于原著的颠覆而造成的。实际上,翻拍经典并不稀奇,世界上的各大名著,基本上每十年就会经历一轮翻拍,但唯有中国,出现了这样大规模地对经典的颠覆。
著名影视研究者、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时统宇说:“翻拍可以创新,但有些基本的东西绝不能颠覆。曹操绝不是愤青,黛玉绝不能裸死。外国也经常翻拍名著,比如《安娜·卡列琳娜》,这些年也被翻拍过无数次了,但它的基本内容始终没变。”
-时统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影视研究专家。
颠覆不等于创新
大规模的翻拍经典潮大约从十年前就开始了,十年之间,几乎所有的经典至少被翻拍过一次,从古典的经典,如四大名著、各种古典故事,到现代的经典,如《茶馆》、《四世同堂》等,还有许多红色经典……
在十年前最流行的是“戏说”,而如今流行的则是创新,其实就是颠覆。时统宇说:“一说‘戏说’就很容易让人想到胡说,所以现在的导演们不用这个词了,而是用创新、现代感等词汇。观众需要明白的是,颠覆不等于创新,只有中国导演才会把颠覆当潮流,和国际潮流一点关系也没有。”
超越老版是个传说
翻拍经典总是会引来观众和网友的一片非议和板砖。对此,时统宇说:“这些年,中国观众已成熟起来,媒体乃至网络也都成熟起来,对于影视作品,大家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并有渠道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我们的导演和编剧们,却不能正确面对观众们的非议,在面对这些板砖时,先死扛,扛不住了又装委屈,解释是为了迎合现代人审美等。不可否认,翻拍作品确实能赚大钱,但这些作品想要在艺术和审美上超越老版,那是一个传说。”
商业和市场成诱惑
无数次的翻拍,却越拍越被人非议,究竟是何原因?有人认为,经典被频繁翻拍,是中国影视创作能力不足的原因。不过时统宇认为,最关键的是,翻拍不是以艺术和审美为目的所造成的。时统宇说:“创作能力是不是低下暂且搁置。问题其实也不在于此,而是这种翻拍永远都是基于商业和市场上的冲动,而不是基于对艺术和审美的真诚。翻拍影视产品在商业上的成功不能否认,但以商业为首要目的的翻拍,没办法和艺术审美扯上关系,这就是不能超越老版的原因。”
当然,在商业社会,以商业为目的也无可厚非,时统宇说:“如果直接说为了票房、收视率、为赚钱,其实也没什么,问题是明明为了赚大钱却说忠实原著、发挥创新云云,这样观众自然不满意,自然会受到观众的批评。”
不能颠覆的东西
这些年来,许多翻拍的经典都遭人非议,最近争议最多的则是新版《三国》、新版《红楼梦》以及新版《倚天屠龙记》,包括台词、造型、内容、音乐等都引起争议。
时统宇说,“很多人以为颠覆就是创新,其实不是。翻拍经典有三个基本原则:忠实原著、注重审美、适度创新。有些东西是永远要坚持的,比如历史的纵深感和文化的底蕴感,没有这个经典就不称其为经典。再比如经典产生时的历史背景,失去了特定背景的经典,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颠覆的,因为历史不能颠覆,当时的文化、政治、经济不能颠覆,这些东西都是已成事实,即便你要创新,也不可能重新创造历史。新版《三国》里曹操说要杀就杀,犹豫什么,搞得自己很痛苦,就像个愤青;而新版《红楼梦》里黛玉死时没穿衣服,这算是什么。曹操绝不是愤青,黛玉也绝不能裸死。”
所以,创作者的创新必然是要适度的,时统宇说:“如果你非要颠覆这些经典中的基础,那你最好就不要去翻拍了,不如自己创作一个新的作品,像《武林外传》之类的。”
别拿80后90后说事
很多时候,当导演们的翻拍遭遇非议的时候,最常用的借口就是“现代感”、“80后90后喜欢”,对于这些理由,也有网友表示不满,认为看轻了80后90后。
时统宇认为,这样的理由固然可能有一定的适用,但这绝不是翻拍经典忽视艺术审美的理由。
时统宇说:“不要低估80后90后这一代人对于艺术作品的基本判断,不要低估他们对于做人的基本判断,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他们分得出来。导演们的这些低估其实也是一种忽悠,其目的无非也就是钱,是收视率、票房等,你拼命想迎合年轻人,但是你把年轻人想得太低了”。
晨报记者 周怀宗
参与互动(0) | 【编辑:唐伟杰】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