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视剧20多年没流眼泪,但看《孔子》,流眼泪流了五六次……”日前,电视剧《孔子》在京举行研讨会,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广电总局审《孔子》专家之一罗安宪称该剧“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这部由佛山传媒集团携手中国孔子基金会斥资6000万人民币联合摄制,汇聚赵文瑄、罗嘉良、石田壹成、李贞贤等中日韩影视明星的人文圣哲大剧,受到与会专家普遍肯定。不少专家认为,电视剧版《孔子》超越了电影版。
超电影《孔子》?电视剧《孔子》前进了一大步
该剧以当代年轻女学者梅燕撰写关于孔子的论文为故事线索,以古今双重时空的叙事结构,展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追求美好人生理想、追求大同世界的曲折一生,也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审视孔子思想,探讨孔子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研究中国当代的人文关怀。
研讨会上,很多专家拿电视剧《孔子》和电影《孔子》做对比,并认为电视剧版本更胜一筹。北京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广电总局审《孔子》专家之一周桂钿表示:“艺术作品过300年还站得住脚,是精品;过3000年还站得住脚,是经典。《孔子》电视剧就是一部难得的精品,而且电视剧比电影前进了一大步,更加突出了孔子是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如果给电影打60分,那么电视剧是80分。”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广电总局审《孔子》专家之一孙晓认为:“电影《孔子》有人物有故事没思想,电视剧《孔子》不仅有人物有故事还有思想。这个思想就是孔子为了施行仁政而百折不挠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郭沂则对电视剧的表现感到欣慰。“我认为,孔子=苏格拉底+耶稣。电影放大了孔子在政治上的失败,最重要的是孔子的思想体系也没有反映出来。电视剧对孔子的定位是非常准确的,把孔子圣人的形象重新塑造起来,并且反映了孔子的‘礼仁义’的价值观。”
担心收视率?孔子思想当年“收视率”也不高
导演韩刚透露,在剧本创作的近两年时间里,剧组成员就秉承“不戏说、写正史”的原则进行创作。因此,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中,一些观众对该剧的收视率信心不足。不过,在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对这个问题却并不悲观。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先生表示,对收视率的过分看重是缺乏文化远见的。他先是质疑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为何收视率样本只有5000户,而这5000户的代表性是否全面?随后更炮轰各电视台、制作公司唯收视率为准的短视做法,“恕我直言,收视率是广告商最看重的,而广告商并不是最具文化眼光的群体。如果各级电视台只看重收视率,那岂不是要广告商引领整个国家的文化建设?”
一些专家还表示收视率并不能代表收视质量,“就像孔子,他在世时,其思想的‘收视率’也不高,两千多年以来,他的思想却成为影响中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同样的,一些或许首播时收视率不高的电视剧,却可以一直反复播出,从长远看,其收视质量和社会影响力还是很高的。”
不过,也有专家对剧中某些细节给予了批评和改进意见。孔子第七十五代孙、孔子研究院副院长孔祥林对片子人物称谓、事件细节都挑出了一些错误,希望制作方在播出前能给予适当的修改。此外,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曹小卉认为,剧中反映孔子天下大同思想的三维动画片段过于简单粗糙,展现的效果明显落后于时代,与整部片子的品质不符。 (驻京记者/陈祥蕉)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