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巨石,把电视行业的下水道盖子砸了一个洞;通过洞口,人们看到了诚信被污染后产业链中的淤泥……
本月初,《人民日报》刊登连续报道,揭露“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曝光个别地方卫视“收买”样本库家庭、“操纵”收视率的恶劣手段,在全国引起轩然大波。
本报记者几经周折,请首发该报道的人民日报记者和全球最大的收视率调查公司前高管为读者解读收视率样本库“污染”背后的谜情。
样本资料在QQ上公然出售
“能找到一户曾经的样本家庭,真不知道我有怎样的运气。”拨通人民日报记者小曹的电话,传来她的感慨。前段时间,她无意间在QQ上收到一则广告信息,卖家发售的是专业机构索福瑞收视率调查样本库的家庭资料,在信息末尾,竟然这样写道:“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做高收视率!”
收视率,天天挂在人们嘴边,可要说谁家装有收视率数据收发的装置,概率几乎等于零。小曹费尽周折,终于找到退休工人老孙一家,国内调查专业机构索福瑞在某城市选定的一户“样本”家庭。
老孙一家向《人民日报》披露了成为“样本”后的遭遇:去年4月,一位不认识的女同志敲门来问,说是否愿意装一个电视测量仪,一个月给50元调查费。“不就是看节目时让按一下写有自己名字的遥控器吗?我们没多想就答应了。”没想到,麻烦接踵而至,才装几天,外省市一家电视台就找来,说如果晚上8点到9点30分看他们台的一个节目就有奖品相送。老孙一家依言行之不久,他们又来电要求每晚至少看一个半小时该卫视的节目。“奖品”也都兑现了,每个月寄送茶叶,逢年过节还有礼品,后来又改成每月200元现金。
不久,他们家接到的骚扰电话越来越多,“家里的电话、姓名、地址啊,好像全国各地的卫视都知道了似的,都是来谈‘合作’的。”老孙说。“我要找到一家,那可是千难万难,可是各地的电视台,照着样本库资料找上门来,却是轻而易举。”小曹对记者感叹。
最后,老孙选择了一家待遇最高的,每天固定收看,那家电视台盯得也很紧,经常打电话来核实。大半年后,索福瑞派人来取消了老孙一家的样本资格,撤走了机器。可能是信息滞后的缘故,前不久还有西部偏远卫视的小伙子送来食品礼物,要求“每个礼拜至少看两个晚上他们的台”,就还有400元现金可拿。这一轮折腾走下来,老孙感到不是滋味,“我们心里也气啊。明明说好是信息保密的,怎么这么多人知道我家信息。我也想知道,是谁把我们的信息泄露出去的?”
消息见报后,各地媒体挖地三尺找出一些曾经的“样本家庭”,“收买”的行情大同小异:一包茶叶,一袋大米,或一瓶食用油,或几百元现金。戳破神秘外衣的收视率竟会如此贬值。
十几个样本可操纵几个百分点
记者从网上看到,质疑收视率被操纵的声音一直不断。某些电视剧艺术质量并不高,收视率却排名全国前三;一些卫视办得并不出色,收视率排行榜上它们总是靠前。
“很早就听说索福瑞的数据曾经被操纵。”专业媒介视听调研机构AGB尼尔森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高管这样对记者说。据其所述,上千万人口的城市会有200至500户左右样本家庭,全国样本约上万个。
“看上去500户家庭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收视情况,但其实样本的比例是有讲究的,统计学上这是一个误差率最小的比例值。但也正因为少,所以容易被人钻漏洞。你想啊,那些人要去收买用户,因为样本库总数并不多,十几户的样本数据被操控,总体的收视率就非常容易上去。”
他向记者介绍了一些收视率样本上的常识,如抽样选取非常复杂,要考虑到性别、居住地、收入、学历、职业的代表性,以及家庭成员中无电视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等,样本人群一年必须轮换一次;调查机构不允许以奖励形式报答用户,“最多到年底送一点台历什么的”;为不影响用户收看电视的心情,也为了数据更精确,测量仪设计成一个电子表的外形,“隐藏”在角落,以秒计收视情况。未曾想,进步的技术和严格的制度,在造假的“智慧”下不堪一击。
《百家讲坛》险遭收视率扼杀
对电视行业来说,收视率已经成为一个“独裁者”。
收视率一头连着广告投放商的钱袋,一头连着电视制作人的饭碗,现实生活里一幕幕“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荒诞剧的上演,提醒人们警惕收视率背后正在被忽视的道德底线的东西。
“收视率不仅是一个数字,是要专门人员‘翻译’的。”AGB尼尔森前高管曾经目睹电视台在很多时候的轻率做法,并常常因此扼杀了一些不错的节目。“CCTV10台的《百家讲坛》,在全国收视率并没有多高,可是经统计人员分析采集到的样本数据发现,有一个特定的群体收看这个节目的比例非常高,就是高学历人群。”由此,《百家讲坛》才幸免过关。
一位网友说:“好怀念以前没有索福瑞收视率的时候,那时候的电视节目真好。电视台也不会毙掉一些收视率不高但是节目形态比较好的节目。”
呜乎哀哉,这一切能全怪收视率吗?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
参与互动(0) | 【编辑:蒲波】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