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沙特馆总设计师:让游客与展品融合在一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世博会沙特馆总设计师:让游客与展品融合在一起

2010年07月07日 09:3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料图:5月27日,世博会观展热度继续飙升,世博园内沙特馆高峰时刻排队时间长达7至8个小时,成为世博园里名副其实的最“牛”展馆。  中新社发 严大明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沙特馆是一艘弧形的“月亮船”,内部是一个环球屏幕,人行走在这个屏幕上,似乎可以跨越千山万水高山大海,触摸到沙特的古文明。

  “这是我希望的表达方式,让游客与这个展品融合在一起。”沙特馆总设计师王振军举了一个形象的例子,如果你和朋友一起进去参观,他走在你前面两步,在你眼里,他也变成了银幕中的一个角色。

  沙特馆的排队时间不断刷新,一路飙升至9小时;沙特馆的排队区域不断扩充,已延伸至台湾馆附近。作为本次世博唯一由中国设计师操刀的外国国家馆,沙特馆有受国人期待和挑剔的先天条件,就像一阕用最逼仄的格律填出的好词。

  出身湖南大学建筑系,王振军很早便与建筑结下不解之缘。在近15年,他主持设计了很多大型的项目,特别在大型城市综合体、浦东高科技软件园、机场塔台等建筑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王振军回忆,当初得知沙特馆征集设计方案的消息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王振军和他的团队也乐观地看到自身的优势:设计一个异国展馆,就多了一种旁观者的清醒,对其建筑风格的理解也更为凝练。

  “了解停留在小人书上”

  笔者:世博园里面,各个国家馆有不同的主题,大致有几类,有的展示高科技,有的倡导未来低碳生活,有的则展示文化,当时你为什么选择用文化来表达沙特馆呢?

  王振军:世博会的理解,一般是人类技术与艺术的一种跨领域交流的盛会。但我觉得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大家在技术上的差异化已经越来越小,反而大家对不同文化的沟通与理解反而越走越远。例如战争、仇恨、恐怖袭击等都是因为缺乏文化沟通,相互不理解产生仇视,所以我觉得世博会在文化的交流这一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特别是沙特这样的国家,由于其国家相对不够开放的现状以及其政教合一这样的特殊文化,所以我认为很有必要从文化角度来展示它,这也是沙特比较强烈的一个愿望。

  笔者:接触这个项目之前你对沙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吗?

  王振军:没有,在2007年接到这个任务前,我还没有去过沙特,对沙特所有的理解几乎停留在小时候买的小人书上。后来在网上找了大量资料,也向北大阿拉伯研究中心主任以及北大阿拉伯语毕业的学生请教了很多相关知识。

  笔者:据说“月亮船”的创意来自《一千零一夜》的童话故事,在恶补了大量沙特的文化知识后,最后的设计理念是不是返璞归真,又回到小人书了?

  王振军:是的,我们看了很多故事,因为我们觉得这个东西做出来以后一定要家喻户晓。在来参观的国内外游客里面,要让大家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要代表一些美好的事情,有喜悦或喜庆的元素在里面,而不是搞一个很深奥的,没人懂的建筑。

  我们查了大量的资料后,发现沙特的一个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是出发后的第一站,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把沙特跟我们国家联系在一块。海上丝绸之路,船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同时船在《一千零一夜》里面也是象征着美好与吉祥。

  另外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看了大量现代沙特的资料以后,发现他们现在没有太鲜明的东西,就是没有可以打动你的东西,除了石油。包括现在沙特的城市建设,也没有太多鲜明的代表事物。

  笔者:现代沙特在建筑方面没有一些亮点吗?或者说在世界建筑舞台上面有没有独树一帜的地方?

  王振军:我觉得从城市风貌来说,现在沙特没有太多的亮点。或者由于气候的原因,他们大量的住宅属于扁平化的,很矮没有窗户。

  笔者:这是他们选择外国设计师来建造沙特馆的原因?

  王振军:也许是的,第一轮竞标全世界一共选了9个方案,有来自美国、日本、瑞士、中国、韩国等国家,也有沙特本国的。我们有两个入围。一个排第一,另外一个排第五。第二个方案我们选择了麦加城的黑房子,我们当时觉得很神秘,于是想能不能拿过来当作一个元素,然后加入一些变化。所以我们第二个方案叫做快乐的魔方,我们加入一些机械装置,这个魔方外面有一个可以打开的罩子,可以往上举,也可以打开后变成一个舞台,用作表演,往上打开后底下有一个阴影。我个人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但大概他们不太喜欢这个概念。

  第一轮之后,我们便放弃了排在第五的方案,把全力放在月亮船这个方案上面,把第一轮没有讲清楚的事讲得更深化了。在这段时间里面也一直在不断探讨和演示,我们做了动画,包括写剧本、请配音、选音乐、画面处理等,花了很大功夫。

  他们本国有一个十几个人的评审团来决定挑选哪个方案。从9个方案入选到最后“月亮船”中标,大概花了6个月的时间。这6个月里面我们实际上和评审方是背靠背的,因为按照竞赛规则是不能够见面的。

  碰撞和磨合

  笔者:在沙特馆的方案里,有没有是根据上海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而专门做的一些设计?

  王振军:在做这个方案的时候,我们查了大量上海气候的资料。上海从5月份到10月份,是它的日照和气温的峰值变化,而且湿度也非常大,这对我们的设计影响很大,所以我们采取了一个架空的设计方案。

  我们还查阅了很多世博会的历史资料,等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你看我们的世博会就知道,可能要等上两三个小时。对于等候的观众的考虑也很重要,所以我们选择了架空的建筑,架空建筑它本身提供阴影,而且有空气的流通让人感到凉爽。另外我们在这个架空的下面安排了一个舞蹈的平台,以供游客观赏表演。

  “心还没有放下”

  笔者: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振军:项目定下来以后,每一步需要沙特方面确认,费时比较长。因为他们沙特的假期比较多,他们早上8点上班,到下午2点半就下班了,加上时差的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很漫长的等待。最后留给材料加工、安装的时间比较紧。

  整个建筑开工是从2009年的7月份开始,到今年4月30号才交付。很多材料的加工都来不及。所以这也要求建筑师要有变通的能力,一些方案来不及实现了就要换一个方案。

  比如原定要从沙特进口椰枣树,布置屋顶花园,但因为这个牵涉到植物入侵的问题,一般外来品种的植物需要起码3个月检验。后来我们觉得这个可行性太小了,也怕水土不服,很麻烦,觉得成本太高了,后来我们在海南找到了一些比较像的椰树来代替,沙特业主方面也认可了。

  另外景观上的砂岩也是国内的,与沙特的砂岩相比,无论材质、质感、颜色等都会不一样,但是只能找相似的材料来弥补。船的外形上球形面的铝板也来不及加工,只能做成平的。其实如果这个铝板时间够的话,它不是个难题。我们在材料这方面也花了很多功夫。

  设计的后半阶段很揪心,没有时间了。到现在心也还没有完全放下来,因为建筑建成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检验与评价。现在比较让我安心的是,大家对这个沙特馆都比较喜欢。

  (摘自2010年第24期《新民周刊》)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