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寻找圣人的足迹:母虎喂养孔子的传说不可信(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尼山寻找圣人的足迹:母虎喂养孔子的传说不可信(3)

2010年06月30日 11:02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尼山书院大门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美丽而沧桑的颜母山

  夫子洞对面的一座小山叫颜母山,颜母山下有一口不同寻常的井叫“扳倒井”。传说颜征在找到遗弃的孔子后喜出望外,抱着孩子急勿勿往颜母庄赶,抱着孩子的她又累又渴,在山坡下,遇见一口水井,便走上前去,伸手取水喝够不着,身边又没有提水的井绳和水罐,她想,要是能把井扳倒就好了。于是伸手扳了一下井口,没想到水井竟应声斜倒,清澈的井水汩汩流出了井口。从此,这口水井就这样倾斜着,源源不断地流涌出清泠的井水。

  管杰介绍说,此井早有记载:东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史晨碑》就有“念孔渎、颜母井去市道远,百姓酤买不能得美酒香肉,于昌平亭下立会市”的记载,鲁相史晨还设置了颜母井舍的守吏。明清时期,每逢春秋,衍圣公就派族人祭井。

  沿山路逶迤前行,记者来到了邹城市田黄乡宋家山头村,一块刻有篆书“扳倒井”三字的石碑立在这个偏僻小村庄的一个小山坡下,石碑下有一口井,井台用石头砌成,与一般的水井并无两样。管杰介绍说,“扳倒井”早期原为自然石缝渗出的水汇聚而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村民为得到更多的水而下挖,致使水位下降,因此形成了现在的井。石碑则为当代书法家苏士澍所刻。

  听说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颜母祠也在这个村,记者打听着寻找过去,在一排排民居中找到了一座青瓦灰墙、飞檐斗拱的古建筑,一把锈迹斑斑的铁锁把住了朽败不堪的大门。由于东面围墙上有一个大洞,记者钻进小院,发现这里杂草丛生,砖石横陈,空空荡荡的正屋,墙壁已裸露砖石,四扇正门也只剩下残缺不全的两扇,看来已经失修多年。在院子东侧,有一座石碑横卧在地上,碑额镌刻“ 大明” 二字,碑身正中上部刻有“阙里孔氏报本之碑”,下部刻有“周故夫子外府颜府君祠”等字,右侧刻“宣圣六十一代孙袭封衍圣公孔弘泰、孔颜孟三氏子孙教授司学录孔公璜同建” ,时间为“ 弘治六年岁在癸丑春二月有六日”,即公元1493年。

  正在村头晒太阳聊天的村民告诉记者,颜母祠是在“文革”期间破坏的,之前有个老头儿在此看守,但自从老人过世后,便没人管理,墙上的大洞是小偷凿开的。历经数百年的古屋只能独守沧桑。

  返程途中,记者路过颜母庄,询问村民得知这是一个杂姓村子,早已没有了颜姓村民。问及颜母庄的由来,村民们也只知道这是孔子的姥姥家,看来颜母庄只剩下了一个斑驳的记忆。

  由颜母庄西行北折,绕过颜母山,在山体西部山沟有一亩左右的山坡,山石表面有斑斑红点,每到秋季连草也会变成红色。民间相传,孔子母亲在娘家时将要临产,急忙往婆家赶,走至此处已经见红,山石和野草经血染后就变成了红色。这样美丽的传说在颜母山还有很多,这些传说让风光秀丽的颜母山更加令人神往。

  本报记者 陈巨慧 郭利民 本报通讯员 张明哲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