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唱屡禁不止取证难 损害市场诚信应唾弃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假唱屡禁不止取证难 损害市场诚信应唾弃之?

2010年06月29日 14:11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6月1日至28日,由文化部主办、中国演出家协会承办的“还演出市场一片蓝天——演艺群星反假唱联合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得到了众多艺术家、文艺院团以及演出公司的大力支持。吴雁泽、李光曦、蒋大为、阎维文、谭晶、孙楠、那英、李宇春,以及周杰伦、潘玮柏、刘若英等100多位艺术家、演员代表在反假唱联合行动宣言上签名。

  尽管2005年国务院出台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和2009年文化部发布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不得假唱,但演出市场中的假唱行为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2010年5月24日,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建立预防和查处假唱假演奏长效机制维护演出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除了建立预防机制、加强现场监管外,还加大了对假唱、假演奏的查处力度。

  假唱损害市场诚信

  “打击假唱要求了很多年,现在是时候彻底解决了。”著名歌唱家蒋大为说,“观众到现场看演出,要的就是演员的真实情感和爆发力,如果放的是录音,那观众还不如回家听CD。”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娱乐演出艺术品市场管理处处长李蕊表示,假唱的危害在于损害了市场诚信。“如果观众在演出市场中接触到的产品和接受的服务都是假的,他们对这个市场就没有了信心。长此以往,市场就很难持续、长效发展。”

  “假唱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有很大的破坏。”中国演出家协会秘书长朱克宁表示,一旦演出中有了假唱,对于真唱的歌手来说是不公平的,而且当演出中用技术手段就可以达到真唱的效果时,还有谁愿意努力去提高自己?这样下去对歌坛的发展和歌手自身的发展都有很大危害。

  打假要过技术关

  假唱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取证难。

  “实际演出中的假唱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对口形,演员本身不发音,现场听到的完全是录音效果。第二种是演员本身也在唱,但是声音通过调音台处理,放出的仍然是录音棚中录制的歌曲。调查假唱也往往要从演出现场和调音台两方面入手。” 北京市文化市场执法总队法制处处长沈睿说,在现场可以用设备扫描歌手的无线麦克,通过麦克发送的频率识别演员是真唱还是假唱。在调音台上则需加装一些技术设备,通过分析音频特点来甄别真假。

  “但在技术方面,我们主要还面临两个方面的障碍。”沈睿说,一方面安装技术设备面临法律上的问题,包括公众权利和商业秘密取舍方面的制约,执法人员需要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另一方面,现在取证所使用的设备标准还不统一,有些设备仍处于实验阶段,还没有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证。

  让市场唾弃假唱

  “在台湾还没有发现假唱,不过这次回去后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台湾巨室音乐娱乐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少威说,这家音乐公司代理了周杰伦、蔡依林等台湾实力派歌手的演出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假唱比真唱更难,因为歌词太复杂,对口型非常不容易。”赵少威说,不过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市场的约束。“如果在演唱会上歌星被发现假唱,那他们就会被歌迷唾弃,第二天唱片就卖不出去了,这得不偿失。”

  当然,演员有时也会面临“被假唱”的无奈境遇,有的演出方为了保证演出效果会要求演员假唱。“这种现象在电视演出中最为集中和严重。”太合麦田音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柯说。花儿乐队的主唱大张伟也承认,有时在录制电视节目时他们要求真唱,却被对方拒绝,无奈之下只好假唱。

  打击假唱,营造一个清新的演出经营环境,需要增强演员实力,加强演出行业自律,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本报记者  屈  菡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