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4号,平安夜,中信集团给他在香港的子公司中信泰富送上了一份圣诞大礼——15亿美元,以填补中信泰富因炒汇而陷入的巨亏。就当人们认为中信泰富“炒澳元”事件就此终于划上句号的时候,更大的风暴其实才刚刚开始。
前天,中信泰富发布公告向市场披露,中信泰富十七位董事正在接受香港证监会调查,其中包括董事会主席荣智健本人,以及荣智健的长子荣明杰,还有集团董事总经理范鸿龄。查阅了中信泰富的相关资料,发现从公告公布的名单来看,这次香港证监会调查的对象包括了中信泰富所有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
它的头上有两个璀璨的光环,一个是它的当家人——荣毅仁的独子、66岁的荣智健;另一个光环就是它的母公司——中信集团。中信泰富的显赫背景,让世人觉得它是最不会出事的大企业。然而事实却是,向来以实业投资作为自己立命之本的中信泰富,却也开始把手伸向金融衍生品,并且第一次出手就导致巨亏,成为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全球公司投资外汇衍生品最大的一单亏损,更是今年爆出的中国企业最大的外汇交易亏损案。
这场发端于去年7月、爆发于去年9月的“澳元门”事件,就象一部2008财经大片,主角是中信泰富,配角是澳元金融衍生品,故事梗概是一个略有成就、步入青壮年的成功男士,在经营了多年的事业和家庭后,开始心猿意马,尝试出轨。
故事开局:《欲望都市》
2007年的全球大牛市让擅长实业的中信泰富也开始坐立不安了,尤其是看到同在香港的其他央企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外汇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时,“出轨”的冲动就变得更加强烈。
于是,以实业为本的中信泰富在2008年开始大手笔涉足金融衍生品,短短几个月,就与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香港分行等在内的13家国际大银行,一共签下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而这些合约正是导致这次中信泰富巨亏的“地雷”。
故事高潮:《日落大道》
以中信泰富的澳元合约为例,行权价格是0.87元,协议规定,当澳元汇率高于0.87美元时,中信泰富以低于市场价的0.87每天买入1个单位外汇而获利,但当汇率下降到0.87以下时,则中信泰富必须每天以0.87的高价买入2个单位外汇。可以明显看出,这种合约的风险和收益是完全不对等的。
但是此刻的中信泰富就像刚刚踏上出轨之路,兴奋、紧张又带着激动,风险已经完全被抛在了脑后。在今年7~9月,中信泰富就像是一个固执的后生,“拿定主意”要做澳元、欧元等货币的“多头”。
可惜,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在9月的集中爆发,金融危机开始蔓延全球,澳元也犹如着了魔般一路狂泻,让做定多头的中信泰富总损失高达147亿港元。这个数字让4年前中航油 新加坡公司投资石油衍生产品亏损的5.5亿美元,变成了“小儿科”。荣智健辩解说,这是公司财务董事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越权签订了这些外汇杠杆交易合同。
消息曝光后,中信泰富股价一度暴跌七成,市值损失也超过200亿港元。随后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荣智健因财富缩水比去年后退了54名。与此同时,在香港上市的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也被爆出有大额的汇兑损失,在香港上市的央企公司成为H股抛售对象。
故事转折:《父与子》
幸好,中信泰富还有个财大气粗的“爸爸”——中信集团。中信泰富就像初次闯祸的孩子一样,在自责的同时,由荣智健赶赴北京去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援。
俗话说得好,亲情浓于水。快过年了,看着在外受了惊吓的“儿子”,当爹的实在于心不忍,更何况孩子也已经知道错了。在批评问责的同时,中信集团以可换股债券的方式给中信泰富送去了15亿美元,把巨亏一并由“老爸”买了单。当然,自从这件事以后,“老爸”加强了对“儿子”的控制力和管理,中信集团对中信泰富的持股比例从之前的29%增至57.6%。
但当人们都以为片尾字幕即将打出时,续集却又开场了,包括荣智健在内的中信泰富十七名董事被香港证监会调查。这部正在上演的续集或许可以用《大搜查》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