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开始对外开放。在一片“狼来了”的呼喊声中,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也已经整一年。昨天,在第二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上,外资银行却笑比自己其实是只“羊”,而且是只十分愿意和中资银行合作的“羊”。
业务品种超百种
截至去年10月底,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153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1%,并有35家境外机构投资入股23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210亿美元。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10月末,在华外商独资银行20家,下设分行95家;合资银行有3家,下设5家分行和1家附属机构;外商独资财务公司3家;另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72家外国银行设立了130家分行。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介绍,在外资银行条例颁布后,6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开展对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业务,5家外资银行获准在满足相关技术要求后正式开办银行卡业务。目前,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已超过100种。
合作才能双赢
从进入中国市场的那刻起,外资银行比任何一家中资更都明白自己的处境:“我不是狼,其实是只羊。”东亚银行(中国)副行长林志民先生说:“和中资银行相比,我们的劣势显而易见,比如网点不够多,品牌不够深入人心。今年我们要开始向本地化方向努力,通过网点扩张,品牌推广,成为市民的邻居银行。而要做到这点,我们要付出很多努力。”
很多外资银行参股到中资银行,依靠中资银行本地的资源优势来发展自己。如汇丰银行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名义入股交行,入股比例为19.9%。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外资银行本地化,中资银行国际化其实都是国际化的过程,双方只有在业务上进行合作,才能融合增多。”
同质竞争继续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把外资银行进入内地的经营方式分为三类,一种是像东亚银行,同质性竞争,存贷导向型的国际银行。第二类以汇丰银行为代表,是投资导向型的国际银行。第三类像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甚至包括花旗银行,是产品导向型国际银行,经营模式是强调差异化竞争,直接打出的牌子就是理财银行。
金岩石认为,同质性竞争的银行,网点扩张很难;投资导向型靠原来的模式现在越来越少了;而不久前出现的次级债危机,实际上把理财产品市场的外资银行的特殊优势给弄没了,加上目前内地的市场还不成熟,优势很难体现。林志民倒表现出比较乐观的想法,他觉得尽管在全球经济的影响下,今年经营的环境会比去年差一点,但在中国整个宏观调控之下,也有一些好处。在一个平稳发展的情况下,这些对外资银行的发展都是比较好的。(孟录燕)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