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舶来品,专为顶级富人打造的私人银行在中国遭遇了“财不露白”的传统观念。
昨日,在“2007中国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论坛”上,民生银行行长王浵世在谈到客户私隐性的时候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大客户约我见面。我到了约定的酒店之后,有人拍拍我的肩膀,说‘我们老板在那边等你’。我一看,那个老板穿着件风衣,戴着墨镜。他不想让人看到他。”
王浵世曾担任汇丰银行加拿大私人银行经理和中国业务总裁。私人银行是一项针对财富“金字塔”顶端客户的金融服务,要求客户的资产净值超过100万美元,该服务在西方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今年初以来,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也在国内推出了该项业务。不过,有开展该业务的银行反映说,许多客户虽然资产净值足够高,完全有资格申请私人银行服务,但他们担心过于露富,宁肯降一个等级,转而选择一般的VIP贵宾理财服务。
有多年私人银行从业经验的王浵世强调,客户对于私人银行的私隐性非常看重。1985年汇丰银行盖新大楼时,其私人银行部门强烈建议不要把该部门放在大楼里,以免过于显眼。
而与中国新富阶层的巨额财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对私人银行乃至普通理财知识的贫乏。民生银行副行长艾民讲了一个极端的故事:某客户名下的资产达到2.5亿元人民币,他跑了上海150个银行网点,比艾民在上海跑的网点还要多,其目的只是看哪个网点的利率比国家法定存款利率更高。“这个客户的3000万美元在这个银行放两天,在那个银行放两天”。而实际上,中国所有银行的法定存款利率都是相同的。(记者 李若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