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12日电 目前,多家外资法人银行均递交了发行人民币银行卡的申请。据中国证券报报道,业内专家认为,基于客户资源、网点等物理性渠道的限制,外资银行大规模单独发卡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截至目前,除了招商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外,其他银行都与外资银行进行合作推出了信用卡业务,使中外资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出现合作为主、竞争为次的局面。
建设银行研究部负责人郭世坤表示,从目前来看,外资银行仍受到现有客户资源较少、网点和ATM等物理性渠道少的束缚。如果自己单独发卡,所需要的投入很大,还未必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当前外资银行采取与国内商业银行联合发卡的方式是明智之举。3-5年内,除非外资银行在个人客户规模和网点布局上有所突破,否则外资银行大规模单独发卡的可能性不会很大。
根据建设银行信用卡业务研究报告,如今信用卡年费不收、营销成本上升速度却又很快,加上大量睡眠卡和坏帐隐患,信用卡业务在数量激增的背后,实际上是发卡银行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盈利也是外资银行单独发卡的瓶颈。郭世坤认为,为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中国信用卡业务当中来。一方面,发卡行目前把目光都集中到沿海地区的富裕客户身上,但是由于金融服务的易模仿性,注定了信用卡产品在功能和营销方式上出现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另一方面,尽管价格战是两败俱伤的做法,但在个别银行不断降低价格的情况下,没有一家银行会轻易冒市场份额流失的风险而不随之跟进。
他表示,因为信用卡收入的50%以上要来源于利息收入,发卡行才能有较好的盈利状况。而利息收入与一个国家的消费习俗有着很大关系,但消费习俗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变化很大,因此,“尽管我国信用卡业务长期来看实现盈利问题不大,但盈利性要做到像美国的银行那样突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郭世坤说。(记者:俞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