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0月10日电 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报告显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9元,比2002年增长了52.7%,扣除价格因素,年均递增9.2%。农村居民收入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2002年增加1111元,增长44.9%,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6.2%。
报告指出,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中共十六大以来,随着消费品市场的日益繁荣和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选择性增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一)高品质食品消费增加,膳食营养改善。中共十六大以来,居民食品消费的基本特征是:消费水平提高,在家饮食支出比重下降,在外饮食支出比重提高;消费质量改善,肉、蛋、奶、水产品等消费量增多,膳食结构向营养、科学型发展。
从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来看,粮食人均消费量由2002年的78.4千克降至2006年的75.9千克,占食品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8.4%下降到7.9%。在外用餐支出大幅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在外用餐支出691元,比2002年增长了67.3%,占食品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18.2%上升到22.2%。
2006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水平达到1217元,比2002年增长了43.5%。与2002年比较,农村居民的粮食、蔬菜、食油、食糖消费量有所下降,但肉、蛋、奶、水产品等具有较高质量的消费数量增加。从膳食结构看,农村居民的膳食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食品消费的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全面的改善。
(二)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成倍增长。2003—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的现代化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多,家用汽车、空调、电脑、移动电话等每百户拥有量不断增加。
(三)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平方米,比2002年增加了3平方米,增长了15.8%。购房建房支出972元,比2002年增长了81.3%。自有住房拥有率2006年为87%,比2002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与2002年比较,2006年农村居民居住质量的综合指数达到39.5%,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居住面积30.7平方米,增长15.5%。从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来看,一是住房卫生条件改善。二是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增加。三是饮用水更加卫生。四是住房外部环境改善。
(四)购买成衣增加,衣着成衣化趋势明显。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消费902元,比2002年增长了52.6%。2006年农村居民衣着消费168元,其中用于购买成衣的支出人均113元,比2002年增长85.0%,占衣着消费支出的67.1%,比2002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购买成衣人均2.3件,比2002年增长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