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九月十八日电 题:琼式月饼,琼籍海外乡亲思乡念物
作者 彭小云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琼州的月饼,曾这样慰藉了被贬大才子苏东坡。琼式月饼,这一度被遗忘的南国珍品,今年中秋悄悄地“活”了起来。
苏式广式月饼的“混血儿”
由于缺少相关记载,琼式月饼的起源在海南业界说法不一。年过七旬的姚诗章师傅是海口老字号饼铺“庄琼珍”唯一的传人,他告诉记者,琼式月饼的形成有一百年左右历史,应该是起源于苏式月饼。当时一批苏州名厨移民海南,带来了松脆香酥的江南月饼,海南本地人既放不下已经习惯的广式月饼,又舍不得苏式月饼的好味道,于是,聪明的饼师索性来了个“折中”——保留广式苏式月饼中被海南人接受的部分,制作成“混血儿”——琼式月饼。
那么,琼式月饼的特色到底在哪儿?姚诗章师傅介绍说,一是饼皮为糖浆酥皮,不同于广式月饼的糖浆皮,又有别于苏式月饼的水调面酥皮,使月饼皮软而不韧,酥而不脆。二是馅料配制,不论椰蓉、豆蓉、五仁,其糖油用量都比广式月饼低。三是皮与馅的配搭为四比六(广式月饼为二比八),显得厚薄适中,符合海南人的口味习惯。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琼式月饼还被运到南洋,因为那里有很多琼籍乡亲,中秋之际他们都想尝尝家乡味道。” 姚诗章师傅如是说。
老品牌一度受挫今又发飙
“琼式月饼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最受欢迎,一九八三年我厂产量达到最高峰约二十五万公斤。”琼式月饼现存唯一老字号海口红星食品厂厂长吴光说,后来因为包装豪华、色泽鲜艳、重视宣传的广式月饼大量入琼,使琼式月饼市场急剧萎缩。“二00三年、二00四年产量跌到谷底,不足三万公斤,很多青年仔没听说过琼式月饼,顾客则以乡村和老年人为主。”
“这两年消费市场趋于理性,去年中秋节我厂琼式月饼产量回升至四万公斤,在海口各大超市、商店销售都不错。”吴光说,因为一直局限在岛内销售,岛外甚至业内专家都不知道琼式月饼。今年海口技术监督局牵头举办了第一届琼式月饼研讨会,就是要统一质量标准,提高质量,让琼式月饼走出海南。
琼籍海外乡亲思乡念物
在海口一大型购物广场琼式月饼零售处,现已定居新加坡的琼籍华人刘女士一次买了两箱月饼:“十几年没回海南探亲,十几年没吃到这种口味的月饼了,我要多带点回去,给小孙子也尝尝。”她说以前的琼式月饼是纸筒包装,现在还保留这种风格,感觉特亲切。
“我爸妈、 大哥大嫂都爱吃这种不甜不腻的琼式月饼。”谢小姐正在邮局办理九盒琼式月饼速递到泰国的业务,因为寄往泰国的月饼有限重要求,她不得不把九盒月饼分成九次寄出去。邮局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有一位老顾客每年都要把琼式月饼寄到日本,寄了十几年了,听说是嫁到日本的女儿从小就喜欢吃。
小小琼式月饼,成了琼籍海外乡亲思乡的“念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