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在普通中国人眼中,“私人银行”还只是他国财富故事中的情节;半年后,这4个字已赫然登上国内诸多财经杂志的封面。2007年,因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机构中资私人银行部的开业,被业界称为“私人”银行的“中国元年”。
如果说此前试探性进入中国的外资私人银行,使中国银行业在高端领域的竞争暗流涌动,那么随着中资私人银行业务的高调开业,这一领域的争夺战已正式打响。
“战场”资源丰富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3月28日开业,20多位客户前去捧场。8月8日,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开业,有140多位客户到场。这两个数字当然不能说明这两家银行的业务空间,但客户无疑是所有私人银行的竞争焦点。
根据中国银行提供的数据,在其现有的1.2亿个客户中,拥有50万元金融资产以上的有70多万人,而且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递增。
国际投行美林证券的研究显示,2005年亚太地区拥有百万美元以上金融资产的富裕人士有240万,这些人的财富总额达7.6万亿美元,其中65%以上被中国人和日本人占有。重要的是,这些财富大部分尚未通过私人银行管理。
“亚洲私人银行家们都在微笑,因为他们的管理资产额在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波士顿咨询公司业务主管德朱尼亚克说,当前亚洲私人银行的平均税前利润率为45%至50%,美国和欧洲则为30%左右,不过仍是大众市场零售业务利润的10倍左右。
奥纬金融策略咨询有关人士表示,由于居民储蓄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中国财富资产管理业务也即将开始迅猛增长。该公司最近一份报告称,从现在到2015年,在全球个人金融资产的全部增加额中,中国将占到10%。而与此同时,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竞争有待“中国化”
在分业经营限制仍然存在、外汇管制依然严格、遗产税尚未开征的背景下,私人银行该如何通过资产全球配置、合法避税等核心业务,为中国客户的资产增值?
中信银行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六大私人银行服务项目:商业银行服务,财富管理服务,国际资产传承规划服务,综合授信服务,投资银行服务,家庭增值服务。
“中国有自己的财富传承路线,客户的财富积累历史也与西方有所不同,我们在开展业务时要在充分考虑客户个体不同的基础上,融入中国国情和社会习惯。”中国建设银行高端客户部总经理程正红说。建行早在2005年即组建了高端客户部,以“探索中国特色的私人银行服务”。
有关专家总结中国私人银行最可能的九种业务,投行业务位居首位,因为大量中国企业刚步入上市兼并期。一位投行高管指出,投行业务与财富管理之间会产生内部协同效应,“如果我们公司负责首次公开发行,那么大部分收入通常会留在我们私人银行里。”
其次是专户理财和地产投资,前者可将“趴”在中国企业高管支票上的巨额无息金额变成债券、股票及期权。此外包括子女财富教育、慈善、风险投资、遗产分配、婚姻纠纷处理、消费指导等业务。
取胜还需大环境改善
招商银行总行连建辉博士指出,中国发展私人银行业对监管环境、金融环境和消费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要求。当务之急是大力推进综合化经营,为银行推出有生命力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大量跨市场、交叉性产品扫除障碍。
对此,金融分析师刘伟奇认为,在监管和市场主体专业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分业监管有助于降低系统风险。为推动混业经营,应由目前银行、证券、保险按市场划分的监管模式,逐渐过渡到按业务产品和流程监管的模式,同时稳步提高监管的专业能力。
连建辉指出,私人银行在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实施积极的风险监管,营造有偿服务环境。
他说,私人银行服务涉及证券、基金、外汇、保险,乃至其他实物市场等,健全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是中国私人银行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此外,私人银行服务存在声誉风险及洗钱风险等,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法规,从起步阶段就实施积极的风险监管。(任芳 陶俊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