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遍认知的涨价原因也有另外声音传出
从8月初起就传来部分高档化妆品集体涨价的消息,高档化妆品牌娇韵诗、SISLEY旗下的所有产品集体调高价格,涨幅基本维持在5%~10%;更有人称,“现在化妆品涨价成为了一种趋势”。日前,时报记者采访调查后发现,涨价的只是部分高端品牌,而其他大部分品牌都没有涨价计划。
对涨价原因,业界和企业均有回应,称原料价格上涨、个人入境关税提高、去年消费税调整等等。但是,时报记者日前了解到,也有另外的业内声音认为,化妆品涨价的这些解释并不足以说明一切问题,其每年价格都会有不同幅度的小涨暗涨。
调查:只有部分品牌的高端产品涨价
据了解,在此次涨价中,涨幅最大的产品集中在高端价位的化妆品。
娇韵诗中国公司有关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调价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涉及80%的产品,涨价幅度较大的是高价位产品,一些高端产品的涨幅从20元到100元不等,平均涨幅在5%~10%左右。而中、低端产品的涨幅则为10~30元。
有消息还称,此轮高档化妆品涨价其实开始于7月初,当时,M.A.C、倩碧、BOBBI BROWN等产品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对于此前一系列高档化妆品涨价的消息,一些品牌就回应自己并没涨价。雅诗兰黛公关经理刘薇告诉记者,曾有媒体报道过雅诗兰黛旗下的三大品牌M.A.C、倩碧、BOBBI BROWN都不同程度地涨了价,事实上只有M.A.C的“保养系列”因改换了成本较高的环保包装,而在今年7月初涨了10元;BOBBI BROWN和倩碧绝对没有任何一款产品的价格是上涨的,相反,倩碧的“三步骤系列”,在今年的6月初因为推广促销而把价格下调了将近20%。
欧莱雅中国对外交流与公共关系部相关负责人周根良表示,就欧莱雅旗下各品牌而言,目前没有收到价格调整的信息。
原因:
入境税率上调到50%
据了解,“关税提高”并不是指公司进口化妆品的关税(目前仍保持在10%左右);而是指个人携带化妆品进口关税。
据悉,从今年8月1日起,海关总署新修订的《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进口税税则归类表》及《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完税价格表》已正式实行,新执行的规定调整了部分物品税率,其中化妆品的税率提高到了50%。
业内看法:业内人士认为,关税率的调整仅针对个人消费,而对公司而言,关税率并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对化妆品价格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一些品牌借关税提高之说解释涨价原因是难以信服的。
从有业内人士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税率上调到50%,这就会从某种程度促进广州消费者在本地的消费,这或许有可能引起内地化妆品价格的上调,但这种影响在暂时一段时间内还没出现。
原料价格上涨
对于此次价格上涨的原因,SISLEY品牌的关人士有如此解释:“本次涨价产品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植物萃取物,如韩国高丽参、法国马尾草等,由于气候、土壤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这些植物原产地的价格近来出现一定的上涨。法国化妆品牌娇韵诗中国代理北京恒诚实业公司有关负责人也表示:“这次确实有部分产品价格上涨,但是幅度非常小。涨价原因是由于法国原材料价格上涨。”
业内看法:据业内人士透露,化妆护肤品的制造成本一般都很低,占总成本比例很小。比如一走中端定位的品牌的润肤系列产品价格约100~200元,而它的制造成本只有10元左右,占总价格不到10%。她还称,化妆品的包装成本才是重头,因为化妆品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女性,包装必须新颖好看,如果要把一个很普通的产品变成高档次的产品,必须在包装上大花血本。由此可见,由于化妆品成本构成的特殊性,所谓的“原材料涨价”,几乎不可能对高端化妆护肤品价格造成需正视的影响。
全国化妆品制造业商会副会长杨广群指出,原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到成品价格上涨的幅度大概只有1%。另外,他也指出化妆品包装材料的成本也有上升,但幅度不大。
全国化妆品质量工作委员会原料工作部负责人陈先生也告诉记者,化妆品的基础原料如乳化剂、油脂等的价格近期也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平均上涨了20%~30%。这对洗发水等产品影响会比较大,而膏霜类产品影响则不大。
消费税上调?
据悉,从去年4月1日起,国家对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而这次消费税调整对于化妆品行业影响最大的,就是将原本属于护肤护发品征税范围的高档护肤类化妆品列入了化妆品税目,这意味着原本按税率8%征收的高档护肤类化妆品,自去年4月1日起就按30%的化妆品税率征收消费税。
直到今日,国家税务总局还没有明确“高档护肤类化妆品”的划分标准。从去年开始,很多高端品牌都在逐步涨价,哪怕一次涨价仅为10多元,但这样会比较容易为消费者所接受。
业内看法:杨广群对此也指出,事实上每年高端护肤品品牌都在涨价,因为这些高端品牌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现实,在进入中国初期就适当调低了价格,他们在中国销售的价格往往会比国际价格要低,所以通过逐年适当比例的涨价就逐渐拉近与国际价格的差距;同时,这些高端品牌的价格的国际价格,也因通货膨胀等大经济因素而不断上涨。(邓雪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