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往往过于关注城市消费终端出现的价格上涨,容易忽视农村生产环节价格暴跌释放的供求信号,有可能失去调控市场价格的最佳时机
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暴涨再次刺激全国上下的敏感神经,国家有关部门应声而动,或出面安抚市场情绪,或出台措施平抑猪价。同时,各地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保障市场供应。
而在一年前养猪户们苦苦挣扎、赔本杀猪的时候,除了少数畜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微弱的呼吁,舆论却无声无息。
分析这一轮猪肉价格涨跌,《瞭望》新闻周刊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政府容易重视消费市场的反映,忽略生产环节的呼声;市场不会因价格低廉激起微澜,却能对价格上涨产生强烈波动;消费者只能感知上涨的苦楚,却难以体会下跌的实惠;农民承受下跌的亏损,难以享受上涨的红利……
专家认为,在去年生猪价格暴跌之时,各地如果能给养殖户以前瞻性的提示,或对生猪市场托市、或对养殖户予以补贴,以减少其损失,稳定市场供给,当前的暴涨或许能够避免,至少能够降低价格上涨幅度。这次猪肉价格猛涨,政府部门也应该吸取教训。
农业专家认为,从一定程度上说,正是对跌的漠视,导致了报复性的暴涨。而如何从根本上破解猪肉等敏感商品的大起大落,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智慧和能力。
猪肉市场大“牛市”
家住南昌市墩子塘的刘小姐“五一”假日后惊讶地发现,原来7至8元一斤的猪肉竟然超过9元了,并且一天一个价,先后超过10元、11元、12元大关。原来她一般是下午下班后去墩子塘农贸市场买肉,而现在如果仍然照旧下班后再去买肉,就要空手而归了,因为那时肉摊已经因为猪肉售罄而打烊。
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和江西省价格监测中心调查显示,从2006年下半年猪肉价格持续上涨到现在。进入5月份,南昌市精瘦肉的价格先后从5月7日8元/斤、5月8日9元/斤、5月11日10元/斤、5月15日11元/斤涨到5月18日12元/斤。刘小姐说的“一天一价”并不夸张。
很多肉商表示,如此涨幅,在他们从业期间所未见。他们进货很难,每天早上3点钟到定点屠宰场去抢货,有时候还抢不到。
5月21日,本刊记者来到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看到,来自黑龙江、辽宁、吉林及北京周边地区交易猪肉的车辆进进出出,络绎不绝,讨价声还价声汇成一片,交易一片繁忙。
记者听到交谈最多的话题是:“又涨啦!猪收不上来,还要涨!”
这家市场猪肉批发价格每公斤由去年同期的7元至8元,陡涨至16元,涨了一倍还多。
江西省畜牧局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生猪产品价格总体上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活猪、猪肉、仔猪价格一直在较高价位运行。1~4月份,全省活猪、猪肉、仔猪平均价格分别为10.29元/公斤、15.81元/公斤和13.23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上涨39%、22%和69%。到5月下旬,全省活猪价格维持在11.26元/公斤上下,比上月涨9.4%;猪苗也随之紧俏,仔猪售价已达15.37元/公斤,比上月涨16.2%;统猪肉价格17.53元/公斤,比上月涨10.9%。
江西和北京的猪肉价格是全国的缩影。长春市猪肉卖出牛肉价,每公斤超过20元;长沙市猪肉平均价格在19元每公斤之上,这样的价格是近10年来少见的。
商务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五一”过后,全国许多地方猪肉价格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5月份前20天,36个大中城市每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格达到14.5元,比去年同期上涨了4.4元。
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5月22日全国286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猪肉、鸡蛋综合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5.38元和6.59元,分别涨至1996年和2004年以来的最高点。
相关专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短期内肉价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其周期性波动何时才能恢复正常,要看各地的具体情况。仔猪的生长期为6个月,经历6个月的精心饲养才能长到180斤至200斤。今年2月和3月份出生的仔猪,到8月底9月初才能大量出栏,随着生猪的大量出栏,猪源紧张的局面将缓解。但近期由于毛猪供应量的短缺,猪肉价格将在高位持续到9月份,估计国庆的时候,全国生猪的供应紧缺的情况将有所缓解。明年元旦有望逐渐恢复到正常价位。
肉价暴涨背后的原因
农业部一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幅度过快,主要由于以下原因:首先是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影响。2006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5月生猪价格跌入最低谷,为5.96元/公斤,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受去年上半年养猪比较效益低的影响,一些地区农户生猪饲养有所减少。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的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期,这次价格波动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
同时,养殖成本增加也推动了猪价上涨。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达到每公斤1.55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6%左右。据调查,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50元。
江西是养猪大省,本刊记者深入调查时发现,这次肉价暴涨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有关方面对去年肉价暴跌的漠视。暴涨则是对被疫病打垮的养猪业扶持不够的“后遗症”,是对暴跌的报复。
追问本轮猪肉涨价的根源,需将视野提前到2005年。当年夏季,四川猪链球菌造成全国性的需求萎缩,老百姓谈猪色变,猪价持续下跌。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黄峰岩说,当时的卖价不够成本,有的养殖户把生猪白送出去都没人要。去年5月下旬,江西等地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更使养猪业雪上加霜。6月份,活猪价格跌至低谷,最低的只有5.4元/公斤,同比上年暴跌约50%。
江西上高县牧业合作社理事长郑金才给本刊记者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卖一头猪要亏本100~200元,而且价格不停下滑,还有疫病之忧,为减少损失,养猪户纷纷宰杀小猪、母猪,减少存栏。本来一头猪正常出栏应该养到200多斤才划算,但大家怕被疫病击中,只能提前宰杀,有的才120斤就卖了。
郑金才当时就提醒养猪户,猪价很快要大涨,但养猪户不敢冒风险,说“多得不如现得”,万一“中招”将血本无归。他说,当时的情形就如股市大盘“跳水”,大家竞相割肉。
郑金才说,如果政府能够像现在重视猪肉涨价一样,在去年高度重视猪肉价格大跌,通过贴息贷款扶持农民,通过信息引导农民及时补栏,加紧对疫病防治的技术攻关,就能缓解甚至杜绝目前的价格暴涨。可是,各级政府往往过于关注城市消费终端出现的价格上涨,却忽视农村生产环节价格暴跌释放的供求信号,从而失去了为养猪户提供弥足珍贵的信息和指导意见,也失去调控市场猪肉价格的最佳时机。
能否走出“涨跌怪圈”
黄峰岩告诉本刊记者,原来养猪有“两年赚两年亏一年平”之说,意指猪肉市场5年一个波动周期,但现在这个周期缩短为两年。从2004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因粮价上涨拉动起来,到2005年下半年猪价因猪链球菌掉头向下,到现在连创历史新高,一个市场周期在涨与跌之间迅速切换。
“我们不怕市场涨跌,这是市场规律”,养了16年猪的江西乐安县农民乐细娇对记者说,“但我们希望政府部门和消费者能够正确、公平地看待涨跌”。她说,“猪场刚刚扭亏为盈,市场却已满城风雨”,以现在昂贵的饲料成本和疫苗价格,再加上较大的死亡率,农民养猪赚钱并不多,而在去年价钱跌得低的时候,却无人关心养猪户的困难。
乐细娇说,养猪户也不希望价格暴涨,只希望价格平稳。她更希望有关方面包括城市市民能为难时刻见真情,既关注肉价上涨给自己带来的影响,也关注肉价下跌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她说:“城里人永远无法想象,当猪价才5元/公斤的时候,农民卖猪亏本、不卖更亏本的艰难。一边还有银行或债主的催债。”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猪肉“跌价无人问,涨价多头管”的现象,在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上并不鲜见。无论是大宗的粮食还是蔬菜水果,比比皆是。他把这称为农产品“新剪刀差”。这不仅仅是价格涨跌的问题,更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问题,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征途中的新障碍。
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指令农民低价卖农产品、高价购买工业品的“剪刀差”,如今市场经济时代的“新剪刀差”更加隐蔽,危害严重。这种状况不改变,农产品价格必然暴涨暴跌,既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也影响了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内的所有老百姓的福利。
从根本上告别农产品的价格“涨跌怪圈”,尹小健希望城市市民能够理性看待农副产品的价格上涨,给农民一些休养生息乃至发展的空间;政府能够既重视消费品市场的价格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也重视农产品价格下跌对种养农户的影响;看待城市消费品价格的上涨,要更多地从农产品的日常生产上找原因寻对策,未雨绸缪,而不是等价格暴涨之后,才采取措施去平抑,那样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针对这次全国范围内的猪肉涨价,农业部一位负责人也表示,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一是发展标准化规模生产。进一步加大生产扶持力度,提高良种化水平,加快推进健康养殖和适用饲养技术,推动节本增效,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增强畜牧业生产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二是加强疫病防控。进一步强化动物疫情监控工作,严格畜禽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的检验检疫,对疫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加大动物防疫的科研投入,研制推广新型疫苗,预防生猪疾病发生。三是加强行业信息引导。以生猪主产区和主销区为重点,加强信息发布和预警分析,充分发挥信息对生猪产销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适度扩大养殖规模,规避市场风险。(林艳兴 殷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