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南京一家商场悬挂“限塑令”条幅。从6月1日起,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统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同时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
6月2日,南京一家商场悬挂“限塑令”条幅。从6月1日起,全国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统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同时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将被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
中新网6月4日电 中国自六月一日起实施的《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被人们称为“限塑令”,尝试以经济手段让消费者尽量少使用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澳门日报》6月4日就此发表社论说,“限塑”只是手段,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参与的环保意识。
社论摘录如下:
塑料袋因其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及大多数都能免费获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塑料袋身影可说是无处不在。但在人们越来越依赖于它时,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巨大威胁。
据专家测算,全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等商品零售场所每天使用大量的塑料购物袋,生产这些塑料袋需要一万三千多吨石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超市节能情况报告,全国超市每年塑料袋用量达四十万吨。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对超市以外的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的统计也显示,这些销售场所塑料袋用量约为超市的三倍。即全国超市、百货商店、菜场、水果摊每年使用的塑料袋累计需一百六十万吨塑料。按生产一吨塑料需消耗三吨以上石油计算,全国每年生产塑料袋需消耗四百八十多万吨石油。塑料袋的过度使用已对能源、资源及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虽然民众都知道过份依赖和使用塑料袋会给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甚至祸延子孙。对于“限塑令”,大多数人在理智上认为很有必要,但真正要告别塑料袋,改掉“陋习”又很困难。当“限塑令”实施后,不少民众仍感到不适应,甚至很不方便。据中国社会调查所五月下旬对北京、上海等十所城市的一千名民众的抽样调查,七成消费者认为“限塑令”难以达到环保目的,因为“‘限塑令’治标不治本,并未能起到环保作用”。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阻止白色污染”实践团,近日就“限塑令”进行调查的结果发现,近八成民众并未准备好重返“布袋菜篮”时代,因为“塑料袋用起来方便,用完直接扔掉,这已是十几年的习惯,改起来有点难。”
人们大多数不愿意告别塑料袋的原因,首先是替代塑料袋的购物袋容量小、买菜时容易漏水,菜篮子又携带不方便;其次是购物袋价格比塑料袋贵,这对习惯于商场、超市、菜场等地方长期提供免费的塑料袋,虽然只是多付出一点钱,但心理上感觉却很差。
在目前的国情下,要让广大消费者真正改变甚至放弃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仍需一个过程。当务之急,政府应采取措施,出台鼓励机制,鼓励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主动限制乃至不使用塑料袋,并通过激励性机制,激发民众主动放弃塑料袋决心。如商家可像过去那样免费或低价向顾客提供环保购物袋,政府则补贴商家;或由政府对生产环保购物袋的厂商实行税费优惠,并规定厂商只能以低价出售予商家,商家又以低价售予消费者,形成良性循环。这比单纯惩罚商家,或让消费者付费,更能体现政府的善意,也更有利于民众与商家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环保部门更应建立废塑料从回收、运输、贮存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环境管理体系,鼓励商家多生产既便宜又环保的可降解垃圾袋;工商部门也不能单纯为“限塑”而执法,而是要督促商家转变观念,引导环保消费的新潮流。
应该认识到,“限塑”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有偿使用塑料袋让节约环保观念深入每个消费者心中。“限塑令”从根本上是要在民众中树立起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积少成多、量变引发质变、不以善小而不为的节约观。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