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27日电 香港《大公报》5月27日发表题为《救灾急如星火加快扩大供给》的社评说,救灾及重建任务急如星火,正是政策要灵活应变之时。决策时最重要的是要心有灾民,要急灾民之所急,否则便失其主旨。
社评摘录如下:
昨日(26日)内地股市显著下跌,上证综指跌逾百分之三,报道指市场担忧通胀上升及灾后经济,引致对前景看法转淡。令人困惑者是,社会上对如何处理灾后经济出现分歧,有观点认为灾后重建会令物价上升,故必须加强宏调收紧;另有观点则认为要放宽调控以促进救灾及重建工作。对股市来说前者自属不利,若循此思路出台政策,市况将难有起色。当然,目前最重要的考虑,首先自非股市而是灾民的福祉,而在这关键时刻,决策更不容有失。
正确的政策必须建基于对实况的正确判断。震灾对全国经济的即期影响不大,且比雪灾少得多。从较长期看,灾后重建带来的巨大投资将推高需求。这一方面有助维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却也有拉高物价的可能。当然这也并非必然,还要看市场的反应,和政策能否配合。目前中国物价高涨主要表现在食品上,形成了食品主导型通胀,食品涨价幅度逾二成,远超消费物价指数平均升幅。幸而至少从理论上看,震灾不会加深食品涨价问题:一方面农业没受多少破坏,另一方面灾害导致死亡,吃饭的口少了。出问题将是在其它项目,特别是建材等一类产品。
雪灾对经济的影响广泛但时间不长。这主要是由电网、交通网的暂时性瘫痪所致,修复后即迅速复常,而究其性质,乃是一个短暂的供给震荡(supply shock)。也正由于其影响的短暂性,并无必要为雪灾作出根本的政策调整。震灾的影响却全然不同,即期虽对经济影响不大,但无论临时安置或永久性的重建都要花费巨资,而且愈快完成愈好,有一定的紧迫性,遂形成了一个需求震荡(demand shock)。所以虽无必要为即期情况调整政策,却不能不对需求震荡加强注意。有估计最终重建须耗资三至五千亿元,国务院亦已决定,今年中央财政先拨七百亿作为重建基金。由于重建是个有较长期影响的因素,故已给经济格局带来了基本性的转变。
重建带来的额外需求,确有可能令总需求过大而拉高物价。对这额外需求自然必须满足,绝不能以加强收紧压下去。解决方法之一是调整需求结构,压一些需求来保重建。这正是国务院提出节约救灾的思路,可惜却未必完全有效,节下来的未必适合重建所用。真正有效的是按下其它地方的房地产及基建投资,但这未必能做到,且也易引致地区间的矛盾。另一方法是扩大供给能力。胡锦涛主席近日巡察生产帐篷及临时住房的工厂,正好为这种思路树立典范:必须有针对性地严抓增产确保供给,以防出现所需关键物资的供应瓶颈。为此当局有必要检视目前的经济政策,按重建需要的新形势作出修正。总的方向是放宽宏调紧缩政策,有针对性地以信贷、财政措施支持重建项目及所需产品的扩产。对一些曾被视为“产能过剩”的建材及相关行业(如钢铁、水泥、炼铝等)的投资限制,也应予以解除,甚至给予适当支持;还要及时上马一批铁矿、铝矿等原材料采掘项目。总之,救灾及重建任务急如星火,正是政策要灵活应变之时。决策时最重要的是要心有灾民,要急灾民之所急,否则便失其主旨。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