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通胀创近12年来新高 治理通胀需改善宏调
2008年03月12日 09: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3月11日,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08年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7%。其中,城市上涨8.5%,农村上涨9.2%;食品价格上涨23.3%,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10.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0%。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1月份上涨2.6%。其中,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5.3%(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4%),鲜菜价格上涨46.0%。 中新社发 追影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
|
中新网3月12日电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内地2月份通胀较上年同期增长8.7%,创下近12年来新高。香港文汇报今日刊载社论文章称,雪灾增高通胀只是短暂因素,内地通胀的深层因素涉及面极广,因此治理通胀,需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08年主要任务,包括更加重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文章指出,由于美国不断减息,对中国宏观调控造成压力,尤其是对抑制通胀的加息政策造成很大阻力。一方面,加息将导致人民币与美元形成更大利差,令游资大量进入,加剧通胀。另一方面,若不加息,内地长期出现负利率的局面得不到改善,会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这种两难处境,使央行处于近20年来宏调最困难的时期。
文章还指出,中国通胀的深层因素之一,是变相廉价能源出口。2003年以后,由于中国商品出口连年递增,其所消耗的能源也在迅速递增。由于能源紧张,中国所有与能源相关的物品价格都涨价,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在涨,粮油肉类价格也在涨。可见,中国出口低附加值商品就是出口廉价能源,中国用国内的廉价资源换取GDP增长,以国内的通胀压力缓和全世界的通胀压力,令全世界的通胀压力转移到中国。所以,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认为,国际风险传导通胀的影响比以往加大。
文章最后认为,鉴于内地通胀的深层因素涉及面广泛,因此治理通胀需要改善宏调,审时度势,从实际出发,及时灵活地采取相应对策,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重点和力度,更加重视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更加重视调整经济结构和提高发展质量,更加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九大措施,包括大力发展生产粮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操作性都很强,有可能将今年通胀控制在政府设定的4.8%的预期目标。
【编辑:闻育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