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7日电 《香港商报》2月27日发表文章说,国际油价狂飙,长远而言,没有赢家。
文章摘录如下:
国际原油价格已两次突破每桶100美元,第一次是2007年杪一度升破100美元,惟收市回降至接近100美元;另一次是今年2月中旬,油价收市首破100美元。伴随而来的是亚太股市全面下跌,香港股市更跌穿250天平均线,即所谓“牛熊分界线”,以致有人惊呼“熊来了”。其后,因股市下跌又影响油价。目前,油价大约在每桶90美元上下徘徊。
油价狂升,对产油国如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石油出口国当然有利,但对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用油大国就非常不利了。油价在2007年上涨了58%,这意味着经济发展成本大幅上升。美国总统布殊曾公开呼吁产油国增产,以平抑油价,但石油出口国组织不正面回应布殊,只表示会维持目前的生产水平,这在实际上就相当于拒绝布殊的呼吁,至于非OPEC的产油国,更是‘睬距都傻’了。
石油越来越成为“最珍贵的自然资源”,这一点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地球资源究属有限,像石油必然是越用越少,而且总有一日会完全用罄,届时,人类怎么办?人类经历了柴薪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石油不但是燃料来源,更是许多工业产品的原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球现时已探明的石油储藏量大约是13000亿桶至14000亿桶,其中22%在沙特阿拉伯。这些油藏量,大概可供人类用100年左右。加上陆续有新油田发现,例如中国近年就新发现冀东南堡、长庆姬源等数个亿吨级的大油田,全球石油储量估计可用150年,充其量也就是200年吧?那么,200年后怎么办?这是一个对人类未来至关重要的问题,相信值得学者深入探讨。
地球的自然能源有十余种,包括石油、煤炭、天燃气、地热、沼气、风力、水力(包括潮汐)、太阳能、生物燃料(如木柴、酒精、植物油等)、有机垃圾、氢气、深海“可燃冰”等。此外,核能或许是人类未来大规模使用能源的主力之一。但是,像风力、太阳能、核能等能源的利用,不是成本高昂,就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需要有革命性的技术改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和煤仍将是全球各地主要的能源。这就不难想见,国际油价狂飙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了。
油价上涨,对用油国、石油进口国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首先就是外汇支出大增。
以石油最大入口国美国为例,石油藏量也不少,但为保存资源,很多油藏区均不予开采。美国每年大约要进口超过10亿桶石油,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大体也以此数为目标。因为大量进口石油,美国所付出的石油美元,成为贸易赤字和经常帐赤字这“双赤”的主要肇因之一。试想,国际油价每上升10美元,美国就要增加100亿美元的支出。2007年的油价上涨58%,大约使美国的外贸赤字增加约400亿美元。以此类推,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入口石油支出,大抵也增加以百亿美元计的巨额数字。
油价狂飙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造成沉重打击,且成为通胀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实,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产油国、石油出口国也不是什么好事。1973年发生“石油危机”,许多用油国陷入经济危机,工业萎缩,用油大减,油价跌至每桶不足20美元,令一些产油国收入剧降,以致要‘吃老本’。另一例子是︰亚洲金融风暴后的1998年,油价每桶低至10美元。这些,可以说都是教训。笔者认为,除了石油市场的炒家因素,产油国和用油国宜建立长期的协调机制,保持油价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才能达致双赢的局面。油价升破100美元,应是双方协调的一个契机。油价狂飙,长远而言,没有赢家。(李加利)
图片报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