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14日电 美国《侨报》刊载社论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及其对外贸易的强势增长(尤其是中美贸易顺差巨大),一方面使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屡陷美欧等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困扰中,另一方面给中国调控宏观经济增添了外在压力……可以说,平衡贸易和减少顺差已成当前中国经济一大难题。
文章强调,虽然中国贸易顺差主要出自在华外资企业(被薄熙来称为“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但美国对此依然反应强烈。事实上早在数个月前,中国商务部就将2007年定调为“减顺差年”。然而对于中国这列高速飞奔的列车而言,“减顺差”并非易事。应当说,中国经济要追求平衡贸易和减少顺差,关乎未来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
文章指出,首先,减顺差必须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依托。中国减少外贸顺差、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一方面需要大力扩大内需,拓展中国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应积极支持中国企业提升竞争能力,并走出本土,参与国际竞争。这也正是对中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能力的考验。
其次,减顺差不应危及中国民众利益。贸易顺差是所有国家普遍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以及世界经济的引擎之一,中国的贸易顺差占当年进出口总额10%左右应属一个正常的范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所展示的顾全大局,以及全球贸易的负责任的积极参与者形象已赢得国际社会嘉许。但降低顺差不应危及中国民众的利益。薄熙来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透露,去年仅美欧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等措施就影响到8500多家企业,50多万工人的就业。而且随着中国用工薪酬的提高、社会保障的日益完善等,中国出口企业也面临着成本抬升等多重因素制约,相信这些均能为改善进出口不平衡状况发挥作用。这需要一个过程和各方的耐心。
第三,减顺差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国际贸易既然是双边或多边贸易,那么,维护国际贸易的平衡和对等就需要多国共同努力。在当前的世界贸易体系中,作为占据优势位置的美国和欧盟自应担当大责。这正如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所指出的,美国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源头。现在所有人都意识到本轮的全球经济失衡不是哪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做出调整的,也不是哪个地区可以单独完成的,必须全球进行协调。